[发明专利]双相不锈钢的载波钝化处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64147.1 申请日: 2008-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1245483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0
发明(设计)人: 张涛;何欢;赵成志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C25D11/00 分类号: C25D1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不锈钢 载波 钝化 处理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材料的载波钝化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载波钝化处理双相不锈钢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双相不锈钢作为一种优良的可焊接结构材料,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在一些比较苛刻的介质环境中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引用。双相不锈钢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很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而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其耐局部腐蚀性能,在更苛刻的介质中使其强度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扩大应用范围,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目前关于上相不锈钢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其冶炼方法、焊接方法、热处理方法等方面。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49567.8(公开号CN101109059),名称为“一种高电阻率高导磁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及其热处理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技术方案等。

对双相不锈钢的钝化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主要是采用阳极恒电位极化的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曹楚南研究员提出载波钝化思路以来,各科研工作者一直都是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载波钝化的深入研究,而对组织与性能都具有明显自身特点的双相不锈钢却无人涉及。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大大改善双相不锈钢的性能的双相不锈钢的载波钝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以0.5mol/LNa2SO4为载波钝化溶液,在如下电位方波参数下对双相不绣钢进行载波钝化处理:正半周电位Eh=1225mV,负半周电位E1=-700mV,频率f=30Hz,占空比k=70%,钝化时间t=30min,温度为常温。

采用EDS分析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两相元素分布及变化;在0.4mol/LNaCl+0.25mol/LH2SO4溶液中测量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经分析表明,载波钝化后双相不锈钢耐蚀性大大提高。

图1是双相不锈钢经载波钝化后的表面照片,从图1中可以看出,α相(深色)和γ相(浅色)上均生成了钝化膜,并且二者的形貌有所不同。

双相不锈钢经载波钝化后,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元素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EDS的测试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载波钝化后试样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Cr的含量在两相上均有所增加,而Fe则有所减少,说明载波钝化后试样表面耐蚀性得到提高。

在0.4mol/LNaCl+0.25mol/L H2SO4溶液中比较经载波钝化处理、直流钝化处理和未经钝化处理的双相不锈钢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其结果列入图2。从图2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经载波钝化处理后的试样,腐蚀电位有较大幅度提高,维钝电流减少了约1.5个数量级,所以经载波钝化后,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直流钝化则对双相不锈钢几乎没有效果。

在0.4mol/LNaCl+0.25mol/L H2SO4溶液中比较经载波钝化、直流钝化和未经钝化处理的双相不锈钢的电化学阻抗谱,其结果列入图3。经图3用相应等效电路拟合出膜电阻,发现载波钝化后膜电阻比直流钝化及未经钝化的膜电阻大几个数量级,耐腐蚀性大大提高。

在0.4mol/LNaCl+0.25mol/L H2SO4溶液中比较经载波钝化处理、直流钝化处理和未经钝化处理的双相不锈钢的Mott-Schottky曲线,如图4。从图4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经载波钝化处理后的试样的Mott-Schottky曲线的线性部分斜率明显大于直流钝化和未经钝化处理的试样,而斜率越大,钝化膜载流子密度越小,耐腐蚀性就越好。所以,经载波钝化处理的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大大提高。

本发明结合双相不锈钢的自身特点,尝试将载波钝化应用于双相不锈钢,运用电位方波对双相不锈钢表面钝化膜进行处理,摸索出其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经载波钝化处理后,双相不锈钢试样表面展现出独特的组织形貌,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均得到钝化,含Cr量明显增加,耐腐蚀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钝化效果非常好。利用电位方波对双相不锈钢表面钝化膜进行处理,使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均得到较好钝化,从而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钝化效果远远优于恒电位极化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