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磁炉上的陶瓷锅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4417.9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3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然;冯吉才;顾伟;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C23C18/36;C23C18/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磁炉 陶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锅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电磁炉采用磁场感应涡流的加热原理,当含铁质锅具(铁锅、不锈钢锅、搪瓷锅等)的底部放置在电磁炉面上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铜、铝、陶、玻璃材料的锅和容器,因为它们的分子都不是能被磁化的分子,不能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碰撞。针对人们喜爱用陶瓷砂锅煲汤煮饭的特点,同时为了克服不锈钢炊具在电磁炉中使用易粘煲烧焦的缺点,提出了金属/陶瓷复合构件制成的砂锅用于电磁炉上的要求。目前已出现陶瓷和玻璃的炊具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在电磁炉底部粘上一层导磁基片或铁板后进行二次烧制后方可使用,由于使用胶粘接,存在导热性问题,使用时的热效率低,电能浪费大。此外,导磁基片易于磨损。另一种是在电磁炉底部包嵌一块铁板或导磁基片后进行二次烧制后方可使用,其使用时的热膨胀很容易胀破锅体,故使用寿命短,而且铁板或导磁基片不能与陶瓷紧密接触,导热效率低,电能浪费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能够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陶瓷和玻璃炊具,在电磁炉上使用时导热效率低,电能浪费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磁炉上的陶瓷锅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陶瓷锅包括陶瓷锅体、镍层、铜网、不锈钢片和环形钎料,陶瓷锅体的底面设有第一层凹槽和第二层凹槽,第一层凹槽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镀有镍层,铜网贴合在镍层的下面,环形钎料设置在第二层凹槽的底面上,且位于镍层与铜网之间,不锈钢片贴合在铜网和环形钎料的下面。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一、先用胶布将陶瓷锅体的侧面包上;二、将第一层凹槽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除油,将陶瓷锅体底部放入丙酮溶液中浸泡15-25分钟,再放入无水酒精溶液中浸泡5-15分钟,除油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三、将第一层凹槽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进行化学粗化,将陶瓷锅体底部放入粗化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粗化溶液是在少量蒸馏水中加入18-22ml氢氟酸和34-38ml硝酸,再用蒸馏水稀释到1-1.5升溶液,粗化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四、将第一层凹槽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进行敏化,将陶瓷锅体底部放入敏化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配制敏化溶液时,先将氯化亚锡10-15g溶于30-50ml盐酸中,再用蒸馏水慢慢稀释到1-1.5升溶液,若有轻微白色沉淀,可以使用,若大量白色沉淀,需重新配置,敏化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五、将第一层凹槽22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进行活化,将陶瓷锅体底部放入活化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活化溶液是把0.25-0.5g氯化钯放入5-15ml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1-1.5升溶液,活化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六、将第一层凹槽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进行还原,将陶瓷锅体底部放入还原溶液中浸泡3-5分钟,还原溶液是在1-1.5升蒸馏水中加入5-10g次亚磷酸钠配制而成,还原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七、将第一层凹槽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进行化学镀镍,将陶瓷锅体底部放入化学镀液中,化学镀液是把硫酸镍24-36g、次亚磷酸钠20-35g、硼酸12-16g、乳酸12-16ml、无水乙酸钠30-40g、氟化钠0.8-1.2g和钼酸铵8-12mg溶入蒸馏水中,用蒸馏水配成1-1.5升溶液;装入陶瓷锅体和化学镀液的玻璃容器放入75-85℃的恒温水浴环境中,化学镀镍层逐渐形成,化学镀时间为1-1.5小时,化学镀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八、撕去锅体侧面的胶布,用蒸馏水洗干净,再用吹风机将镀上镍层的第一层凹槽与第二层凹槽的底面和周边吹干;九、将铜网紧密贴合在镍层的下面;十、将环形钎料表面用砂纸打磨去除氧化膜,不锈钢片表面用丙酮清洗除油,再用砂纸打磨去除表面氧化膜,打磨后将环形钎料和不锈钢片用无水酒精清洗干净,选用软钎剂涂在环形钎料和第二层凹槽底面和侧边的镍层以及不锈钢片上;十一、把环形钎料放在第二层凹槽的底面上,再把不锈钢片贴合在铜网和环形钎料的下面;十二、将上述组装好的锅体放入电阻炉中进行焊接,以每秒18-22℃的升温速度使电阻炉内的温度从室温升到350℃~400℃,使环形钎料熔化,熔化后的环形钎料液体润湿第二层凹槽底面和侧边的镍层和不锈钢片,然后保温10-20分钟,再以每秒8-12℃的降温速度使电阻炉温度降到45-55℃,这时,熔化的环形钎料液体凝固,同时将不锈钢片和第二层凹槽底面和侧边的镍层焊在一起,整个锅体底面完成了封装,从电阻炉中取出封装后的陶瓷锅体,用蒸馏水洗去陶瓷锅体表面的钎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4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发动机燃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食品综合品质无损检测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