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流保护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4862.5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9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3/093 | 分类号: | H02H3/09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电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电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装置中电流过流的保护电路。
(二)技术背景
在电设备中,一些器件或设备,当电流大于某数值时,可能导致器件或设备的烧毁或无法正常工作,所以需要对这些器件或设备进行电流过流的保护。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在负载为零时,例如输出短路故障,晶体管有相当的电流流过,而此时晶体管承受的电压又很大,从而造成晶体管所承受的功率超过了晶体管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导致晶体管烧毁,如大功率三级管、大功率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IGBT(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等用作电压调节的晶体管,由于这些晶体管价格相对昂贵,设计时,作为最大容许电流,以对通常动作时流过的电流值具有足够的余量来设计。因为晶体管的损坏,不但影响电装置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导致损坏其它器件或设备,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即使在晶体管的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以下,但为了保护器件或设备,存在进行电流限制的情况,如电机等设备,由于故障容易引起电流过大导致线圈烧毁。
因此,以往为了保护晶体管避免过流,或为了限制负载设备中流过的电流,在电设备中设置具有电流限制功能的保护电路。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电路的干扰尤其电流的尖峰干扰,或是设备瞬间启动引起瞬间电流尖峰等原因,可能引起保护电路的误动作。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全、可靠,在有电流尖峰干扰和设备瞬间启动时,能正常工作的过流保护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电流检测电路1、电压阈值判别电路2、延迟电路3、触发和恢复电路4,和保护推动电路5;电流检测电路1与电压阈值判别电路2相连;电压阈值判别电路2与延迟电路3相连;延迟电路3与触发和恢复电路4相连;触发和恢复电路4与保护推动电路5相连;保护推动电路5与保护的器件或设备连接。
本发明还有这样一些技术特征:
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1为电流互感器或电流至电压变换装置,输出端与电压阈值判别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
2、所述的电压阈值判别电路2包括参考电压Vref和电压比较器U1,电流检测电路1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器U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电压比较器U1的第二输入端接参考电压Vref,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延迟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
3、所述的延迟电路3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三级管Q和电容C1,电压阈值判别电路2的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延迟电路3的电阻R1的一端和三级管Q的基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三级管Q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电容C1的一端接电源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三级管Q的集电极、电阻R2的一端与触发和恢复电路4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
4、所述的触发和恢复电路4由一个555时基集成器件U2、发光二极管D1、电阻R4和R3、电容C2和C3、单刀双置按键构成,延迟电路3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三级管Q的集电极、电阻R2的一端与555时基集成器件U2的2脚相连;555时基集成器件U2的8脚和4脚与电源正极相连,1脚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2的一端与555时基集成器件U2的5脚相连,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4的一端与555时基集成器件U2的3脚相连,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1的负级与电源地相连;555时基集成器件U2的6脚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单刀双置按钮S1的公共端相连;单刀双置按钮S1的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555时基集成器件U2的7脚与保护推动电路5的相连;
5、所述的保护推动电路5由继电器K和电阻R5组成,555时基集成器件U2的7脚与继电器K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一端与继电器K的控制端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继电器K的输出常闭端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接入保护的器件或设备流过的电流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