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味长效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4905.X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5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福 |
主分类号: | A23L1/16 | 分类号: | A23L1/16;A23L1/29;A23L1/302;A23L1/304;A21D2/36;A61K36/634;A61P31/00;A61P29/00;A61P31/16;A61P1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152331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效 预防 治疗 感冒 面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面条品种多种多样,一般是用传统的面粉与单一的植物粉末加工成面条,但只能改善其口感,带来具局限性的有益效果;随着我国城乡生活水平的日益不断提高,对原有生产的面条原料质量及作用和口味是远远不够现代人们所需要求;长期以来,人们渴望期待能有一种利用纯天然中药添加合成的面条,使面条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能,又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面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面条味道单一,以及没有预防疾病作用,提供一种多味长效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多味长效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按重量份数比包括面粉90~100份、调味料1~2.5份和药汁10~15份制成。所述面粉为小麦粉,小米粉、大米粉、玉米粉、高粱米粉、黄米粉、荞麦粉、莜麦粉、燕麦粉、糯米粉或它们按任意种类、任意比例配制的复合面粉。所述药汁是按重量份数比为板蓝根30~40份、甘草25~30份、金银花18~25份和连翘30~40份熬制制成。所述的调味料由海鲜、水果、香料或畜禽肉熬制或压榨或烘焙干燥制成粉末。
多味长效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的制作方法为:制备药汁按重量份数比为板蓝根30~40份、甘草25~30份、金银花18~25份和连翘30~40份,加入相当于上述中药组方总重量5~10倍的水加热煮沸90分钟,过滤收集溶液得头汁;然后加入相当于上述中药组方总重量3~5倍的水加热煮沸60分钟,过滤收集溶液得二汁;两汁合并备用,再按重量份数比为面粉90~100份、调味料1~2.5份和药汁10~15份混合搅拌成面团,再压制成面条。
面粉、调味料和药汁混合后所制成的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保留了药汁原有的药效,一方面面条中的蛋白质强化了药的持久性、延长释放时间,另一方面采用调味料掩盖了药的味道,特别是味道多种,诱人食欲。本发明的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经30名患有感冒志愿者连续食用,每天进食1~2次,每次食用100~200g,他们的感冒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本发明具有营养丰富、保质期长、便于运输、加工方便的优点。不但增加了饮食品种,丰富了餐桌,还为百姓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治疗效果非常好、无毒副作用的、药食兼备的“绿色”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多味长效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按重量份数比由面粉90~100份、调味料1~2.5份和药汁10~15份制成。所述面粉为小麦粉,小米粉、大米粉、玉米粉、高粱米粉、黄米粉、荞麦粉、莜麦粉、燕麦粉、糯米粉或它们按任意种类、任意比例配制的复合面粉。所述药汁是按重量份数比为板蓝根30~40份、甘草25~30份、金银花18~25份和连翘30~40份熬制制成。所述的调味料由海鲜、水果、香料或畜禽肉熬制或压榨或烘焙干燥制成粉末。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按重量比它由面粉99份、调味料1.1份和药汁11份制成。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按重量比它由面粉98.5份、调味料1.5份和药汁13份制成。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按重量比它由面粉97.8份、调味料2.2份和药汁14份制成。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用法用量:每天进食1~2次,每次取100~200g,煮熟食用,使用更加方便。
表1是上述三个实施方式制成多味长效预防治疗感冒的面条的临床药效学报告的详细内容,其中感冒患者出现头痛、咳嗽、发烧和咽喉肿痛。
对30例年龄4~62岁的轻微感冒进行治疗,无效率为26.7%,显效率为16.7%,有效率为50%,治愈率为6.6%,总有效率73.3%。
治疗感冒的效果如表1所示,其中病情诊断采信正规医院出具的医生诊断。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福,未经杨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9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