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5847.2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侯春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储油 转轴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轴结构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笔记型计算机、可携式计算器、电子辞典及影音播放机等多种产品上均装设有可做相对运动的转轴结构。此种转轴结构为依靠扭力或摩擦力原理做相对运动的机构,其由一主动件及一从动件互为干涉的组合而成,如摩擦组件或凸轮构件,再依所设计的干涉路径作为设计掀合定位。
主动件及从动件在掀合过程中,尤其由静摩擦转变成动摩擦的瞬间,因润滑不足,造成主动件与从动件件之间摩擦阻力过大,从而导致顿点的情况发生。此现象除令操作者感到不悦外,亦降低此转轴结构的使用寿命。为此,业界采取在转轴结构上开设若干储油孔的方式以储存润滑油,以便降低主动件及从动件间的摩擦阻力。然而,这样做仅能使转轴结构的局部得到润滑,其余未润滑部分将会因干涉而导致过渡磨耗,更甚者造成异音,成为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内部摩擦力较小的转轴结构的制造方法。
一种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若干金属粉体,所述金属粉体的粒径分布区间介于1μm~150μm;
(2)提供一型腔,所述型腔与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轮廓尺寸成比例,将金属粉体置于所述型腔内;
(3)经由高温烧结制程使多孔隙储油转轴成型,并使金属粉体间保持12~20%的孔隙率;
(4)经由含浸润滑油脂制程将润滑油脂置入其内部的孔隙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内部形成有若干连通的孔隙,使润滑油均匀的分布在其内部,而使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各处都能得到润滑。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本发明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倒置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所使用的粉体经烧结后的扫描式电子显微影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套装于一轴杆(图未示)上,其包括一主动件10及与主动件10配合的一从动件20。该主动件10可随轴杆作同步转动,该从动件20固定于一主架上(图未示)。该主动件10为一中心开设有通孔的圆片结构,其一侧面设置有与从动件20配合的凹凸结构。主动件10与从动件20组合后可相对转动。
请同时参阅图4,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利用粉末冶金烧结技术制成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其具体步骤如下所示:(1)提供若干经机械切割或破碎或粉碎或喷雾等制程的细粉体,而其粒径分布区间介于10μm~150μm,其中以粒径分布区间介于50μm~80μm的细粉体为较佳;(2)提供若干粒径分布区间介于1μm~10μm的超细粉体作为强化毛细结构强度的添加物,并使超细粉体与细粉体混合,其中超细粉体的重量为金属粉体重量的1~10%;(3)提供一型腔(图未示),该型腔与本发明的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的轮廓尺寸成比例,将混合后的细粉体及超细粉体置于型腔内并利用机械压力使其压紧而制成生胚,此时生胚相对型腔的密度介于50~70%之间,而以65%的相对密度较佳,粉体之间形成有间隙30;(4)经由高温烧结制程使多孔隙储油转轴相对密度维持在70~95%,其中相对密度在80~88%较佳,以维持粉体之间12~20%的较佳孔隙率;(5)多孔隙储油转轴经适当热处理后,经由含浸润滑油脂制程将润滑油脂置入其内部的孔隙中;(6)将多孔隙储油转轴组装,完成制造。
本发明的多孔隙储油转轴由粉体键结而成,在粉体颗粒间形成若干个连通孔隙结构,再经由含浸润滑油脂制程将润滑油脂置入转轴结构组件内部,使多孔隙储油转轴的主动件10与从动件20相对运动时得到全面的润滑,从而避免了过渡磨耗,延长了产品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利用粉末射出成型技术制成多孔隙储油转轴结构。这种制造方法主要选用粒径分布区间介于1μm~20μm的超微金属粉体原料,其中以粒径分布区间介于5μm~20μm的金属粉体为较佳;然后将金属粉体与粘结剂混合经由喷嘴射出至型腔,经脱脂、烧结后形成所需产品;最后通过含浸润滑油并组装主动件10及从动件20,即完成制造。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相比,可大幅度降低烧结温度,并同时可获得相同的孔隙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5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贵金属/氧化锌复合纳米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锌合金压铸模具的稳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