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6132.9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应;胡长存;邱廷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嘉伦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53/02;C08K13/02;C08K5/01;C08K3/00;C08L5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51804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abs 低温 塑性 弹性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
【背景技术】
ABS树脂具有耐冲击、高刚性、耐油、耐低温、尺寸稳定性好、成型收缩率小等优异性能,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热塑性塑料。但是由ABS树脂制成的产品,其表面往往较硬而光滑,在某些产品应用上缺乏质感和手感。于是,在ABS制成品表层往往包覆一层软胶以增强其质感和手感,通常业界采用在ABS制成品表面射粘一层热塑性弹性体的方式来实现。射粘ABS的热塑性弹性体广泛应用于以ABS为基材的各种注塑产品上,使得ABS制成品具有良好的质感和手感,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使产品有更好的外观,提高了产品的档次。
但ABS树脂的热变形温度比较低(一般等级的ABS树脂热变形温度在105℃以下,维卡软化点为160℃;耐热级ABS树脂的耐热温度为110~120℃,超耐热级ABS树脂的耐热温度为125~130℃),普遍射粘ABS制品的温度(非常成熟的)在180度以上,但是对于一些中空制品,或者形状比较复杂的制品,高温很容易产生变形,因此需要一种低温射粘ABS的材料,一般不高于150℃,而现有与ABS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注塑温度一般都在180℃以上,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热塑性弹性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与ABS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以达到降低热塑性弹性体的注塑温度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
热塑性聚氨酯 20-35份
相容剂 6-7份
SEBS树脂 20-25份
矿物油 22-29份
矿物填料 10-20份
抗氧剂 0.1-1份。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组分中还包括0.1-1份的加工助剂。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低硬度热塑性聚氨酯,具体有S60AW、S70AW或者S80A(德国BASF商品牌号)。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相容剂是选自SEBS-co-TPU(氢化热塑性丁苯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共聚物)、SEBS-g-MAH(氢化热塑性丁苯橡胶-马来酸酐接枝物)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如TU-5265(SEBS-co-TPU,日本Kuraray商品牌号)、1901(SEBS-g-MAH,美国Kraton公司商品牌号)。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SEBS树脂是选自SEBS1651、SEBS1654、SEBS8006(以上均为美国Kraton公司/日本Kuraray公司商品牌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矿物油是闪点高于200℃的饱和直链烷烃油或环烷烃油,具体如韩国双龙的500N饱和直链烷烃油或者克拉玛依炼油厂的KN4006、KN4010环烷烃油等。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抗氧剂是选自抗氧剂1076(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醇酯)、抗氧剂1010(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68(三(2,4-二叔丁基苯酚)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矿物填料是选自碳酸钙、滑石粉、石膏粉、石棉粉、陶土、硫酸钡、云母粉、高岭土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与ABS低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加工助剂是选自脂肪酸、脂肪酸酰胺、聚硅酮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如硬脂酸、有利凯玛1753(芥酸酰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嘉伦橡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嘉伦橡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