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垃圾提炼工艺及其与水泥混合制品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6821.X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锦峰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72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垃圾 提炼 工艺 及其 水泥 混合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垃圾提炼工艺及其与水泥混合制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日益加快,在城市设施的更新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各种建筑垃圾日渐增多。这些建筑垃圾通常是用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填埋处理难以满足目前迅速增长建筑垃圾需求。此外,填埋处理耗用大量土地及垃圾清运费,而且会阻断土壤生物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实际上,建筑垃圾属于可再生资源,其内富含多种建筑原料成份,可以被重新利用。因此,为了城市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
目前,有的将建筑垃圾采用焚烧处理,然后再将焚烧后的废料制成砖块。这种方法由于需要利用砖窑进行焚烧处理,使其制造工艺复杂、操作不便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废弃的建筑垃圾、节省国有土地资源且免烧的建筑垃圾提炼工艺。
以及提供一种来源于废弃的建筑垃圾且环保型的建筑垃圾提炼后与水泥混合制品。
一种建筑垃圾提炼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建筑垃圾;
从建筑垃圾中分拣出所需要的建筑原料;
粉碎分拣出的建筑原料成颗粒状粉末;
对颗粒状粉末进行消毒;
将经过消毒后的颗粒状粉末与水泥按照预定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压制成型。
以及,一种建筑垃圾提炼后与水泥混合制品,其包括从建筑垃圾分拣出的建筑原料经过粉碎并消毒获得的颗粒状粉末与水泥,并由所获得的颗粒状粉末与水泥按照预定配比混合,然后压制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建筑垃圾提炼工艺充分利用废弃的建筑垃圾,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变废为宝,再生利用其形成制品。该提炼工艺不需要进行高温烧制,即免烧,而且投资回报率高,极大地推动城市环保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另外,该建筑垃圾提炼后与水泥混合的制品主要来源于废弃的建筑垃圾,能节省国有土地资源和原材料,改善城市市容和生活环境,而且制造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可获得环保型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提炼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提炼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建筑垃圾;
(2)从建筑垃圾中分拣出所需要的建筑原料;
(3)粉碎分拣出的建筑原料成颗粒状粉末;
(4)对颗粒状粉末进行消毒;
(5)将经过消毒后的颗粒状粉末与水泥按照预定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压制成型。
在步骤(1)中,建筑垃圾的收集主要通过将各处的建筑垃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废料运输到指定的提炼工艺场所或厂地。例如,先通过挖土机将建筑垃圾装入运输车,然后通过运输车将其运输到指定场所进行提炼,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建筑垃圾的回收过程。
在步骤(2)中,可先用机械方式将建筑垃圾铺开,例如用挖土机挖起建筑垃圾,将建筑垃圾铺散开,然后通过人工筛选所需要的建筑原料。所需要的建筑原料包括混凝土渣、砖渣、瓷瓦渣、水泥渣或砂石。而有些材料如生活垃圾、钢筋、金属及淤泥等需要剔除。具体可以在人工剔除出不需要的材料后,将所需要的建筑原料重新用推土机等堆装起来或装运到固定场所,得到建筑原料以备后用。
步骤(3)的粉碎通常采用粉碎机处理,以将步骤(2)分拣出的建筑原料粉碎成颗粒状粉末。最后粉碎而成的的粒径约为0.1厘米到5厘米,颗粒状粉末可以是粗细不均匀的,每次粉碎出来的颗粒状粉末粒径可以分布较宽。粉碎机可用河南创新建材设备有限公司的PF-1315型号的破碎机,该破碎机功率较大,生产能力达到160-250吨/小时,通过用这种破碎机,本工艺的制品生产效率可达到日产3840-6000吨,从而能迅速将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尽快被利用,及时空出国有土地资源,使空出的国有土地资源获得再次利用,并且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大量建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锦峰,未经李锦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土矿物尾矿崩解方法
- 下一篇:蒸发器盘管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