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7519.6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钟徐俊;朱寿礼;郭青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4;H01L23/367;H01L23/427;B23P1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以及制造该散热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业不断发展,电子元件(尤为中央处理器)运行频率和速度在不断提升。但是,高频高速将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随之增多,使得其温度不断升高,严重威胁着电子元件运行时的性能,为确保电子元件能正常运作,必须及时排出电子元件所产生的大量热量。
为此,业界通常使用的散热装置一般包括一基座和设在基座上的若干散热片,该基座的底面平滑,供贴设在中央处理器表面吸热并传至散热片四周散发。而随着中央处理器体积越来越小,其发热也更加集中,因局限于金属的传热性能,基座中心处的热量并不能快速扩展到整个散热装置而影响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而近年来热管因其较佳的热传导性能而在散热领域获得广泛的大量使用,热管成为高端散热装置的优选组件。如何在散热装置合理使用热管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将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好的散热装置,也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一热管,该散热器包括一本体部及由该本体部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若干散热片,该散热器的顶面上设有一沟槽及一承载面,该承载面环绕该沟槽设置且与其连通,该热管包括一蒸发段和一冷凝段,该热管的冷凝段环绕蒸发段设置,该热管的蒸发段收容在沟槽内,该热管的冷凝段设置在承载面上。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设于散热器的顶面上的一热管,该散热器包括一本体部及由该本体部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若干散热片,该热管包括一蒸发段及一冷凝段,该热管的蒸发段与本体部相接触,该热管的冷凝段环绕蒸发段设置且与若干散热片相接触。
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散热器,使该散热器包括位于中间的一本体部及由本体部向外呈放射状延伸设置的若干散热片;在散热器的顶面于各散热片远离本体部的末端的位置向下切除一部分形成剖沟;将各散热片于对应剖沟处的顶端部分折弯形成折边,使各折边前后相互抵靠而形成一环状的承载面;在散热器的顶面于本体部上设置一沟槽并与散热片上的承载面相通;在沟槽内以及承载面上设置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散热装置通过散热器的顶面上设有沟槽及环绕沟槽设置的承载面,并该热管延伸设于沟槽与承载面上,增大热管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可使热量更加快速而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散热装置并散发,因此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散热装置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散热装置包括一铝挤型散热器10及一热管20。
该散热器10包括一本体部如柱体12及自该柱体12外围向外呈放射状延伸而出的若干散热片16,该柱体12的顶面形成一平面与发热电子元件表面接触并吸收热量,散热片16用以传导散发该柱体12上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该柱体12为四棱柱体,该柱体12的四棱角向外辐射延伸设置有导热分支部14,部分散热片16由导热分支部14延伸而出。该柱体12的各导热分支部14临近末端处分别延伸一锁固板18,该锁固板18的末端形成一分叉部180,可通过螺丝等固定部件穿入分叉部180将散热器10固定在电路板上。
该散热器10的顶面上设有一沟槽120及一承载面160,该沟槽120设于柱体12上,该承载面160设于散热片16上,该承载面160呈环状并围绕沟槽120的外周设置并与沟槽120相通。该散热片16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开沟后再垂直弯折形成一折边161,该承载面160是由各折边161前后相互抵靠平铺形成,该承载面160与沟槽120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中,该承载面160围成一方框形成在散热器10的外周缘,连同沟槽120一起呈一“曰”字形结构,该方框环状承载面160每两对边处的构造相同,其中一对边的承载面160设在散热片16的自由端处且呈阶梯状,另一对边的承载面160设在散热片16自由端的内侧位置且呈沟状,该沟状的承载面160于散热片16的外侧还形成一挡片162,使热管20设置在承载面160后抵靠在挡片162上,以定位稳固。当然,也可根据情况将承载面160均设成沟状或阶梯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7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