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延调节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8185.4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陶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8 | 分类号: | H04B1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特别有关于一种时延调节技术。
背景技术
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受到色散的影响,所谓的色散就是光纤中所传输信 号的不同频率分量或信号的各种模式分量传输速度不同引起信号的波形失 真,色散对光传输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使数据脉冲间产生码间干扰,色散对系 统性能带来的损伤往往是不可忽略的,一般传输速率在10Gbit/s以上的光纤 传输系统都需要色散补偿技术来保证系统的传输功能。而电域色散补偿,尤 其是在发端进行电域色散预补偿(Electronics Pre Distortion,EPD)技术, 具有长距离的色散补偿能力。如图1即是一种EPD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发出两路信号,两路信号分别经过复用器复用、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 放大器放大后,通过调制器将I、Q两路信号调制到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上进行 发送。
然而由于电路中器件、走线等问题,I、Q两路信号往往存在时延差。上 下两路的时延差对EPD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经过实际测试发现,偏差超过 0.2倍的1/bit周期时,误码率由10-6升高到10-4左右。现有技术中如图2 所示,通过在复用器前接入移相器,通过移相器改变相位来改变I、Q两路信 号的时延差。
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现有技术必须离线处理(在调整时延差时不 能传输业务),操作复杂,并且无法对延时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
同时,不止是EPD系统,在其它需要调节时延差的系统中,也存在同样 的困扰。
发明内容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线进行时延调节,并且实现了对时延差进行 实时监控和调节。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延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信号插入器,用于接收第一路数字信号,并在第一路数字信号中插 入扰频信号;
第一延时器,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插入器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延时;
第一功分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延时器延时后的信号中提取一部分信号;
第一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功分器提取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出所述第 一信号插入器插入的扰频信号;
第二信号插入器,用于接收第二路数字信号,并在第二路数字信号中插 入扰频信号,其插入的扰频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插入器插入扰频信号相同;
第二延时器,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插入器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延时;
第二功分器,用于从所述第二延时器延时后的信号中提取一部分信号;
第二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功分器提取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出所述第 二信号插入器插入的扰频信号;
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发出的扰频信号,根据 两个扰频信号差值,检测经过延时后的两路信号的时延差,调整第一延时器 和/或第二延时器的延时,改变两路信号的时延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发送设备,包括: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发出第一路数字信号以及第二路数字信号;
时延调节装置,用于对第一路数字信号以及第二路数字信号传输过程 中的时延差进行调节;
光源,用于产生光信号;
调制器,用于将经过所述时延调节装置调节过的两路信号调节到所述光 信号上,发送出去;
其中,所述时延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信号插入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数字信号,并在第一路数字信号 中插入扰频信号;第一数模转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插入器处理后的信 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第一延时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器转换得到的模 拟信号进行延时;第一功分器,与所述调制器及所述第一延时器相连,用于 从所述第一延时器延时后的信号中提取一部分信号;第一滤波器,用于对所 述第一功分器提取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插入器插入的扰频信 号;
第二信号插入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数字信号,并在第二路数字信号 中插入扰频信号,其插入的扰频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插入器插入扰频信号相 同;第二数模转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信号插入器处理后的信号转换成模拟 信号;第二延时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转换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延 时;第二功分器,与所述调制器及所述第二延时器相连,用于从所述第二延 时器延时后的信号中提取一部分信号;第二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功分器 提取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出所述第二信号插入器插入的扰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81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认证的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
- 下一篇:磁产能式电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