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扁丝牵引定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8416.1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忠 |
主分类号: | B29C55/00 | 分类号: | B29C55/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河长 |
地址: | 51503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牵引 定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生产塑料扁丝的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塑料 扁丝牵引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扁丝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塑料膜挤出、切割、扁丝热拉伸、扁 丝牵引定型、扁丝成品卷绕等几个工序,有一些塑料扁丝还在热拉伸和 牵引定型工序之间需要进行折叠工序,每个工序都由相应的装置完成, 其中牵引定型工序是由塑料扁丝牵引定型装置完成的。塑料扁丝牵引定 型装置包括至少两根以上的牵引辊。塑料扁丝牵引定型装置的结构和生 产过程如图1所示,牵引辊采用一端支承另一端悬挑的悬臂式安装结构, 这种特殊安装方式是为了适应塑料扁丝坯牵引过程中的需要,因为在塑 料扁丝牵引过程中,一般都有几十甚至上百根塑料扁丝坯同时并列被牵 引成型,经常会出现其中某一根或几根塑料扁丝坯在牵引过程中突然断 线的情况,这时需要用手工牵引着断线的塑料扁丝7快速地穿梭绕过各 牵引辊2之间的位置,然后与扁丝成品卷绕装置上的相应塑料扁丝重新 接合。为了实现上述操作,各牵引辊只能采取悬臂式安装结构,即一端 设置有支座体3,一端没有设置支座体,以便为手工牵引塑料扁丝7穿梭 绕过牵引辊2的动作留出工作面,使人手可以从箭头b方向的入手,牵 引塑料扁丝7依次绕过各牵引辊2,最终与卷绕装置上的相应塑料扁丝坯 重新接合。
现有塑料扁丝牵引定型装置的牵引辊的悬臂式安装结构形式如图2 所示:牵引辊2包括辊筒21、芯轴22、芯轴支撑筒23,芯轴支撑筒通过 螺栓4固定在支座体3侧面,芯轴支撑筒两端分别设有轴承A、轴承B, 芯轴22通过轴承A、轴承B支撑在芯轴支撑筒23上;芯轴22与辊筒21 通过连接块24固定连接在一起;芯轴22的一端伸入支座体3,整根芯轴 22可以转动,在支座体3内部设有可以驱动芯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芯轴 支撑筒23的外径小于辊筒21内径,整个芯轴支撑筒23藏设在辊筒21 内腔中。工作时,由安装在支座体内部的驱动机构驱动芯轴22转动,由 芯轴22通过连接块24带动辊筒21同步转动。
现有塑料扁丝牵引定型装置的安装结构形式存在以下问题:1、结 构复杂,制作安装困难;2、运行过程中,芯轴22和辊筒21容易出现偏 心误差,而且误差会累积、放大,使辊筒21出现更大偏心,造成晃动, 具体地说,如果芯轴在A点出现位置偏心,则会使CD段出现更大程度的 偏心;而芯轴CD段位置偏心,又会导致辊筒21出现偏心误差,而且这 种偏心误差在辊筒的右端(K端)会再被成倍放大;3、辊筒21的重量通 过连接块24压在芯轴的CD段,再由芯轴的CD段传递到两轴承上,而芯 轴的CD段位置落在轴承A和轴承B连线之外,因此轴承A和轴承B对辊 筒21的支撑形式是悬挑形式,受力形式复杂,且轴承受力大,易磨损。
总之,现有牵引定型装置的牵引辊结构复杂,制作安装困难,对安 装节点的制作精密度和材质要求高,轴承受力大,偏心误差会被逐级累 积、放大,辊筒晃动幅度大。对于上述这些问题,人们曾一直试图改进, 但一直未能克服这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限 制因素包括多方面,例如:1、由于存在杠杆效应,芯轴的两个支撑点A 和B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大,否则轴承A、轴承B将承受很大作用力;2、 轴承A、轴承B和芯轴支撑筒必须事先装配为一体,因此芯轴的两个支撑 点A、B要么只能都设置在支座体内部(即都位于图2中MN线右侧), 要么只能都设置在支座体外部(即都位于图2中MN线左侧);而支座体 的宽度NP小于轴承A和B轴承之间间距,所以轴承A、轴承B和芯轴支 撑筒就只能装配在图2中MN线左侧,即设置在支座体外部并藏设在辊筒 内腔中;3、由于轴承A和B轴承之间间距必须足够大,所以只能挤占 CD段的长度(CD段的长度就是辊筒的两个支撑端点之间的长度),使CD 段的长度很短;4、由于辊筒的两个支撑端点之间的长度(CD段长度)短, 所以C点或D点的偏心,会引起辊筒4-5倍左右的偏心晃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塑料扁丝牵 引定型装置,它结构简单,装配容易,轴承受力小,且辊筒在运转过程 中稳当,不易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忠,未经李新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84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筒式表面加工处理设备
- 下一篇:摇臂式开模装置的摇臂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