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外隔热输水管网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9586.1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洁;李百战;景胜蓝;李楠;齐研科;串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12 | 分类号: | F24D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物外 隔热 输水 管网 | ||
1、建筑物外隔热输水管网,其特征在于,该隔热输水管网包括换热器(1)和把它们串联、并联或混联在一起的输水管路,该隔热输水管网连接在室外的市政供水管网与建筑物的室内用户管网之间,市政供水流经该隔热输水管网后,进入室内用户管网;该隔热输水管网中的换热器(1)是覆盖或嵌入在建筑物各楼层的外墙体上的,或者该隔热输水管网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1)覆盖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其余换热器(1)覆盖或嵌入在建筑物各楼层的外墙体上;该隔热输水管网中的每一换热器(1),均由各有一个连接口的两根相互平行的集水管(1a)、以及垂直于这两根集水管(1a)并把它们联通的一排换热管(1b)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外隔热输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输水管网中,对应于建筑物的下部设置总进水管,对应于建筑物的上部设置总出水管;各楼层外墙面上布置换热器(1),它们以串联方式连接为一个立面组,所有立面组再并联在一起;各立面组并联后的上端管路与该隔热输水管网的总出水管连接,该总出水管与室内用户管网的主管连接,并联后的下端管路与总进水管连接,该总进水管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连接;在建筑物屋顶上覆盖有换热器(1)的情况下,其换热器(1)串联在总出水管和立面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外隔热输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输水管网中,在建筑物各楼层外墙面上布置换热器(1),同一楼层的换热器(1)以串联、并联或者混联的方式连接为一个楼层组(61),每一楼层组(61)中至少有一个楼层组出水口,该楼层组出水口与对应楼层内的用户管网连接;各楼层组(61)之间以串联、并联或者混联的方式连接;在该隔热输水管网中有一个总进水口,该总进水口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市政供水管网连接;在建筑物屋顶上覆盖有换热器(1)的情况下,它们以串联、并联或者混联的方式连接为一个屋顶组,该屋顶组至少有一个屋顶组出水口,屋顶组出水口或者连接在紧邻的楼层组(61)中、或者与任意楼层内的用户管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外隔热输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输水管网与建筑物内的现有用户管网之间,是并联的两套管网;两套管网中各有一个分别控制它们与市政供水管网之间通断的总进水阀(13、12)、和分别控制它们与建筑物内的用户管网之间通断的总出水阀;在该隔热输水管网的最底部,有一个带泄水总阀(23)的泄水总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外隔热输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输水管网与建筑物内的现有用户管网之间,是并联的两套管网;两套管网中各有一个分别控制它们与市政供水管网之间通断的总进水阀(13、12),至少在隔热输水管网的各楼层均有一个控制其与对应楼层内的用户管网通断的出水阀(81);在该隔热输水管网的最底部,有一个带泄水总阀(23)的泄水总管;至少在各楼层组(61)于该泄水总阀(23)打开后仍不能排空的那些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带泄水阀(82)的泄水管(93);该泄水管(93)的下端,或者连接在其下方楼层组(61)中的换热器上部、或者直接与泄水总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5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