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科手术中的植皮打包缝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392.3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喆;刘剑毅;李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3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8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手术 中的 植皮 打包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术缝合器械。
背景技术
皮片移植的应用始于19世纪后叶,在整形外科与烧伤外科的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体皮片通常按皮片厚度可分为断层皮片(刃厚、薄中厚、一般中厚、厚中厚)、全厚皮片、及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三种,其中中厚皮片存活较易,在收缩性、耐磨性、色泽改变等方面又近似全厚皮片,因此在整形外科中被广泛应用。
断层皮片和全厚皮片的植皮技术相同,有三个步骤:1、创面止血,2、皮片固定,3、包扎和制动。为了提高移植皮片的存活率,在充分止血的基础上,要进行可靠的固定包扎和制动,打包包扎法是最可靠的方法,适用于新鲜创面整张皮片移植的受区,其具体方法如下:间断缝合,留长线供打包用,用棉花或质软的细纱布,逐层堆积在移植的皮片上,达适当厚度后进行交叉打包包扎。
一台需要进行较大面积的打包植皮手术,整个手术时间往往需要2-4个小时,甚至更长,长时间的手术,首先,使创面暴露时间延长,对皮片的活力及存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增加创面感染几率;第三,耗费手术医生大量的精力,尤其是接台手术,医生过于疲劳,影响手术效果;第四、增加手术费用。因此如何缩短手术时间,将会为医患双方带来极大的好处,通过实践及调查发现,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皮片的缝合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因此一种更快捷的缝合方式必将会为手术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发明内容:
为保证手术效果、质量,并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缝合、避免打结、固定可靠的植皮打包缝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科手术中的植皮打包缝合器,其包括缝合针、缝线和卡线器三部分。所述卡线器是一开有穿线孔及卡线槽的卡子,穿线孔和卡线槽上下贯通整个卡线器,卡线槽从穿线孔侧壁开槽,由宽到窄向外延伸,采取渐入式设计,直至槽宽小于缝线的粗细,能卡紧缝线。缝线的一端固定在卡线器下端,缝线另一端与缝合针连接。这样在缝合时,缝合针从伤口或皮缘穿出,再从穿线孔由下向上穿入后,拉紧缝线,缝线会从穿线孔顺势进入卡线槽内,至卡线槽最窄处卡紧,使其不易滑出。
为了更有效地卡紧缝线,增大缝线与卡线槽壁的摩擦力,可以将卡线槽的纵截面设计为曲线型。较优的形式是Z型或S型。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
1、皮片与周围组织缝合好后,只需将缝合针由穿线孔穿入,将缝线拉入卡线槽卡紧即可,无需打结,节省大量时间。
2、在植皮手术中,缝合结束后,若发现止血不彻底,或皮片下有血凝块,可直接将缝线从卡线槽内拉出,松开即可,与传统做法相比,减少了拆线、缝合、打结的时间,避免了不便调整的麻烦。
3、缝线长短一致,避免了打结时因打包线不齐而造成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植皮打包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植皮打包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卡线器半剖);
图3是卡线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6是本植皮打包缝合器的使用过程图,其中
图6A是在缝合皮片时的示意图;
图6B是在缝合皮片时拉线的示意图;
图6C是打完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使用: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植皮打包缝合器由缝合针3、缝线2和卡线器1三部分组成。其中卡线器1设计为一开有穿线孔11及卡线槽12的卡子形式,穿线孔11和卡线槽12上下贯通整个卡线器,卡线槽12是从穿线孔11的侧壁开槽,并且采取渐入式设计,槽宽是由宽到窄向外延伸,直至槽宽小于缝线的粗细,以达到能卡紧缝线为目的。并且卡线槽的纵截面最好设计成S型,以增加卡紧力。缝线2的一端固定在卡线器1的下端,缝线2另一端则与缝合针3连接。卡线器采用金属、塑料或硅胶等材料,可以做到5mmz左右大小。
本缝合器在植皮手术中的使用方式如下,参见图6:
(1)先松解或切除病变组织,彻底止血,形成创面待植皮;
(2)接着取皮;
(3)然后将第一个缝合器由周围组织4进针,从移植皮片5穿出,并缝合针从穿线孔由下向上穿入后(见图6A),然后拉紧缝线,缝线会从穿线孔顺势进入卡线槽内,至卡线槽最窄处,拉紧(见图6B);
(4)接着按顺序缝合植皮创面的整个周边,拉紧缝线;
(5)除去缝合针;
(6)分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iC耐火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