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身纵梁加强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396.1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林强;朱振涛;张椿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加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纵梁加强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汽车纵梁加强件比较短,没有对驾驶室的保护段,导引槽少,常为3个,其主要缺陷是,强度不足,塑性变形大,车架强度低,正面碰撞时,驾驶室内乘员易受伤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度更高、对乘员保护更好的汽车车身纵梁加强件。
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纵梁加强件主体是一断面为U形的长条形冲压件,在主体左段的两个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对称设置有多条导引槽,这些导引槽沿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有,在主体的右段加长设计有驾驶室保护段,并且比主体左段宽,安装时一直延伸至驾驶室下方;在主体左段的导引槽前后设计有导引线,导引线与主体的U形底平面斜交。
所述导引线设置在受力方向的第一个导引槽之前和最末两个导引槽之间。
所述导引槽沿高度方向贯穿整个侧壁。
所述导引槽等距离排列,每个侧壁上至少各4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汽车用纵梁加强件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增加了驾驶室保护段,减小了驾驶室的变形量,提高了整车的碰撞强度;
2、由于导引槽增加,且将引导槽设计为沿高度方向贯穿整个侧壁的形式,一方面增加了车体前部的变形距离,碰撞时,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变形。
3、导引线的设计,使纵梁变形时,有规律地进行。
可见,本纵梁加强件在汽车进行正面碰撞时,可以充分变形,从而使驾驶室保持原来的空间不变,可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纵梁加强件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纵梁加强件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主体左段、2-驾驶室保护段、3-导引槽、4-导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见图1、图2和图3,本汽车车身纵梁加强件的主体是一断面为U形的长条形冲压件,在主体左段1的两个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对称设置有8条导引槽3,这些导引槽3沿长度方向平行等距离排列,并在受力方向的第一个导引槽之前和最末两个导引槽之间设置导引线4,导引线4与主体的U形底平面斜交成一定角度。汽车正面碰撞时,产生很大的能量,4对导引槽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碰撞时导引槽被压缩,产生充分变形,使得大部分能量在此处被吸收,而只有一小部分能量能量向车身后部传递,避免车身产生很大变形,保护车身。在主体的右段加长设计有驾驶室保护段2,并且比主体左段1宽,安装时一直延伸至驾驶室下方,当汽车进行正面碰撞时,由于这段比较强壮,不会产生变形,从而使驾驶室保持原来的空间不变,保护乘员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