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盲区汽车后视镜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413.1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木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华旭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2 | 分类号: | B60R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12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盲区 汽车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外后视镜主要是平面反射镜或球面反射镜,都存在着视区小、盲区大的缺点。有资料表明,许多交通事故,特别在汽车转弯时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后视镜盲区,驾驶员无法观察到车后方来车造成的。因此如何消除后视盲区成为汽车后视镜设计的重点。由光学原理可知,当后视镜的尺寸一定时,要扩大后视镜的视野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后视镜的曲率半径,但是曲率半径减小会使后视镜中成像变形失真,给驾驶员造成误判断,引发交通事故。因.比各国的法规标准都对汽车后视镜的最小曲率半径有限制性的规定。如我国的GB15084-94规定后视镜曲率半径必须不小于1200mm,欧盟的85/205/EEC规定也要求不小于1200mm。为了符合规定,又能减小盲区,现行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采用两块镜面组合,一块是符合标准规定的大曲率后视主镜,,一块是小曲率的后视辅镜,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后视辅镜的曲率小,成像与主镜的成像差别大,易造成误判断,而且由于辅镜设计缺陷,造成辅镜没能完全观察到盲区,且辅镜的视区与主镜视区的重叠太多,会造成驾驶员误判断。另一个方法是:采用双曲面或变曲面大视野后视镜,这种做法虽然没有了第一种方法的视区重叠和基本消除了第一种方法中辅镜和主镜成像差别大的问题,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成像差别,使之不能用较小的曲率,因而所能增大视区有限,不能完全消除盲区,而且这种双曲面或变曲面的镜片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这第二种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也是国家专利,也是目前汽车大视野后视镜较普遍采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普通汽车后视镜存在观察不到的后视盲区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后视盲区、制作简便、成本低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后视镜分为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两部分,其中主视区镜的镜面曲率设计与现行的后视镜一样,采用大曲率半径的球面,在主视区镜部分的外边上方设置视盲区镜部分;所述的视盲区镜部分设有视盲区镜,所述的视盲区镜为曲率半径小于主视镜区的曲面反射镜。
本发明通过主视区镜可观察后视主区域,通过视盲区镜可观察后视主视镜观察不到的后视盲区区域。本发明增设的曲面反射镜、尤其是离轴的球面反射镜的设计,可在不减小曲率的情况下消除视盲区镜的视区与主视区镜的重叠,同时使镜片的观察区扩展,并将视区往主视区观察不到的盲区方向外移,以实现该视盲区镜专门用于观察车后视的盲区,达到既不干扰主视,又消除盲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镶嵌法制得的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镶嵌法制得的右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后贴法制得的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后贴法制得的右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左后视镜的视盲区镜斜切离轴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外形结构示意图,(b)为(a)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右后视镜的视盲区镜水平离轴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外形结构示意图,(b)为(a)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整体式结构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驾驶员眼睛与后视镜之间的距离、视盲区镜的曲率及离心量三者参数之间的关系图。
标号说明:1视盲区镜,2主视区镜,3视盲区镜背面,4分界线,Q球面中心投影,R1主视区镜的曲率半径,R2视盲区镜的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将后视镜分为主视区镜2和视盲区镜1两部分,在主视区镜的外边上方设置视盲区镜;所述的视盲区镜为曲率半径小于主视区镜的曲面镜。所述的视盲区镜的曲面镜为球面反射镜或离轴球面反射镜,所述的离轴球面反射镜是指视盲区镜镜面的球面中心投影Q不在视盲区镜的镜面上而是偏离在视盲区镜的左或右侧(左后视镜偏离在视盲区镜的右侧;右后视镜偏离在视盲区镜的左侧)。视盲区镜的设计要根据视盲区镜在后视镜的位置,距离驾驶员的距离等参数,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来设计视盲区镜的曲率和离轴量(偏心量),驾驶员眼睛与后视镜之间的距离大约在600-1500mm以内,在这个范围,视盲区镜的曲率与离心量在设计上也将随之变化,视盲区镜的曲率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曲率一般是在300-800mm以内;而离心量是随着距离的变大而逐渐减小,离心量大约在0-200mm以内。它们三者之间的变化的趋势如图8所示。由主视区镜和视盲区镜组合构成的后视镜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现有的后视镜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华旭光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华旭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