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缆监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430.5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7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荣;郭冬奎;张莉;江帆;魏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H04B10/08;H04B10/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信通信网络维护专业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承载信息的通信光缆,经常由于种种原因遭到破坏,一旦光缆发生阻断,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光缆维护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目前维护方式多采用人工巡检和定期用OTDR抽测备纤的维护方式,光缆维护效果并不理想,难以真正及时地发现光缆上存在的隐患,当发生障碍时,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确定是传输设备故障还是线缆故障,这种维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传输光缆维护规模的需要,光缆的日常维护不能只采用“亡羊补牢”的被动式管理方法,需要预防性地发现光纤的劣化趋势并及时排除隐患。而随着全省光缆基础网络的规模迅速扩大,光缆的中断事件也逐年增加,为了保障通信,相应要求投入更多的维护力量,增强维护手段,提高维护水平,但是在目前的光缆维护体制主要通过分散式、被动式的手工维护手段,难以达到更高层次维护要求,以下便是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现有的维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维护体制变革的需要
目前福建移动公司采用了集中维护的方式进行传输网络的维护,光缆线路采用代维方式进行,随着集中维护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已经逐渐实现了集中监控、集中管理的目标,市公司、县公司的大部分机房已经逐渐向无人维护机房过渡。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移动光缆建设的时间较短,在线路维护上和中国电信有着本质的不同,大量采用代维的方式,出于维护成本的考虑,无法做到像电信具备从省到市、从市到县的完备的各级线务部门,而是采用了代维单位集中设置的方法,在一个地市往往只有1-2个维护中心(站),出现线路故障时由维护中心(站)赶向故障点,往往花费了大量的路途时间,无形中延长了故障历时。其次,由于目前的机房大多数为无人机房,在一干、二干和异地机房传输系统需要界定线路故障和设备故障时,经常出现机房无人配合的问题,导致部分故障无法确切判断,维护效率低下;第三,随着集中维护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场维护人员的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对仪表操作的熟练程度无法保证,对线路故障的判断往往依赖代维单位进行,影响了对故障的判断;第四,目前的维护体制主要是通过代维单位进行故障的判断,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传输资源管理系统不能和代维单位充分共享,对故障的判断也主要依赖纸质资料进行查找,在故障定位的时限和准确性方面不能保障,而且也无法做到故障的自动派发;第五,据统计,目前线路故障占全网故障的30-40%,原有的维护体系对线路的考核缺乏有效的判断依据,导致对线路考核结果存在很大的争议。
二、难以有效地进行主动性的维护光缆
光缆的日常维护不能只采用“亡羊补牢”的被动式管理方法,需要预防性地发现光纤的劣化趋势并及时排除隐患。目前在我们的代维体制下,多采用人工巡检和定期用OTDR抽测备纤的维护方式,光缆维护效果并不理想,难以真正及时地发现光缆上存在的隐患。
人工巡检只能大致根据光缆路由上比较明显的物理环境的变化来判断故障,无法细致探测光缆内部的损坏;而定期用OTDR抽检备纤,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
1、成本高,耗费大量人工和物力(OTDR仪表,车辆)分散到各个地点,因此测试次数相当有限,每年只能抽测一到二次,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2、操作者需要较多的OTDR经验和了解实际被测光缆情况;
3、缺乏可参考的资料,无法比较光缆上各个关键事件点的劣化趋势,可能漏掉一些故障事件;
4、维护数据的记录和更新缺乏管理;
5、无法进行长期的光缆性能变化趋势分析。
三、光缆故障的定位慢,抢修时间长
主要的问题在于:
1、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确定是SDH设备故障还是线缆故障;
2、部门间缺乏有效的配合,移动公司人员需到现场与代维单位配合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从监控人员发现故障到通知代维单位到达现场的时间至少需要45分钟,到定位故障可能花掉一个小时的时间;
3、缺乏能快速而准确地定位故障点确切位置的手段。随着集中化建设手段的进一步丰富,传输网络的综合网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线路巡检系统、短信网关等手段逐渐开始普及,目前的光缆维护手段无法实现系统间的联合应用,保障全网的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
四、维护任务繁重而相应的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使用和考核代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