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腐蚀的pH临界值测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70523.8 申请日: 2008-01-23
公开(公告)号: CN101221119A 公开(公告)日: 2008-07-16
发明(设计)人: 杜荣归;徐晖;刘玉;林昌健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
主分类号: G01N17/02 分类号: G01N17/02;G01N33/20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5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钢筋 腐蚀 ph 临界值 测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pH临界值的测定,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腐蚀的pH临界值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中,对国民经济建设起着极大作用。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氯化物侵蚀等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提前失效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并日益突出的灾害,由此造成了超出人们预料的巨大损失。钢筋的腐蚀破坏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早失效的首要因素。因此钢筋的腐蚀行为的检测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Kumar VINOD.Protection of steel reinforcement for concrete-Areview[J].Corrosion Reviews,1988,16(4):317-358;2、樊云昌,曹兴国,陈怀荣.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防护与修复[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3、洪定海.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正常情况下,由于混凝土中孔隙液呈高碱性(pH为12.5~13.0),使钢筋在混凝土中表面生成钝化膜而不发生腐蚀(1、Kumar VINOD.Protection of steel reinforcement for concrete-Areview[J].CorrosionReviews,1988,16(4):317-358;2、樊云昌,曹兴国,陈怀荣.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防护与修复[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3、洪定海.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但是,在侵蚀性的环境中,如果钢筋钝化所需的介质条件发生变化,钢筋就可能失去钝化而发生腐蚀。混凝土的碳化就是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扩散到混凝土中,使其孔隙液的pH值降低,  即发生中性化的现象(3、洪定海.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4、Moreno M,Morris W,AlvarezM G,et al.Corrosion of reinforcing steel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Effect ofcarbonation and chloride content[J].Corrosion Science,2004,46(11):2681~2699;5、Huet B,L′Hostis V,Miserque F,Idrissi H.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ild steel in concrete:Influence ofpH and carbonate content of concrete pore solution[J].Electrochimica Acta,2005,51(1):172-180.)。可见,介质的酸碱度,也即pH值是决定钢筋是否保持钝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检测介质pH值的变化对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特别是钢筋发生腐蚀的pH临界值,对研究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防护很有必要(4、Moreno M,Morris W,Alvarez M G,et al.Corrosionof reinforcing steel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Effect of carbonation and chloridecontent[J].Corrosion Science,2004,46(11):2681~2699;5、Huet B,L′Hostis V,Miserque F,IdrissiH.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ild steel in concrete:Influence of pH and carbonate content ofconcrete pore solution[J].Electrochimica Acta,2005,51(1):172-180;6、Dantan N,Hohse M,Karasyov A A.Development of an optical pH senso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anger of corrosion in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J].TM-Technisches Messen,2007,74(4):211-216;7、Du R G,Hu RG,Huang R S,et al.In situ measurement of Cl- concentrations and pH at the reinforcingsteel/concrete interface by combination sensors[J].Analytical Chemistry,78(9):2006,3179-318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