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金属发光敏化剂及其稀土配合物以及合成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0546.9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邹文强;郑发鲲;李艳;郭国聪;陈其湧;吴美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49/06 | 分类号: | C07D249/06;C07F5/00;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金属 光敏 及其 稀土 配合 以及 合成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金属发光的敏化剂H2dcpt及其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Ln(Hdcpt)(dcpt)(H2O)2]配合物的制备和应用,其中H2dcpt=1-(3,5-苯二甲酸基)-1H-1,2,3-三氮唑,脱掉一个羧基上的氢原子即为Hdcpt,脱掉二个羧基上的氢原子即为dcpt。
背景技术
稀土元素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和光学材料的原料宝库,其价值和应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在稀土功能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中,尤其以稀土发光材料格外引人注目。稀土离子由于4f轨道受5s和5p轨道的屏蔽,其f-f跃迁呈现尖锐的线状谱带,且其激发态具有相对长的寿命,而具有一般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光谱性质,使得它在生物体系的荧光免疫分析、临床诊断、显示器件、发光传感器、激光材料和远程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物质分子、原子吸收光辐射被激发,再发射出与吸收波长相同或更长的光,称为光致发光,最常见的为荧光和磷光,相对而言,荧光发射的研究更为深入,应用更为广泛。稀土金属能发出很强的荧光,而且其荧光表现出很窄的线状光谱、很宽的波长(覆盖从紫外到红外波段)、较长的荧光寿命等优点,因而可作为荧光发光材料。但由于稀土金属f-f组态跃迁是光谱选率禁阻的,光吸收能力弱,其摩尔吸收系数通常小于1M-1cm-1,因此通过直接激发稀土金属而导致其发光,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人们必须要寻找合适的发色团,它能够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且能把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金属的激发态而导致 发光,这种把发色团吸收的能量传递到稀土金属,使稀土金属发光效果增强的现象,称为天线效应,该发色团称为敏化剂。一种良好的敏化剂其分子结构通常应具有以下特点:(1)含有π电子的共轭体系,有效解决光吸收弱的问题;(2)三重态能量要适中,能把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金属。
1-(3,5-苯二甲酸基)-1H-1,2,3-三氮唑(H2dcpt)因其自身特性而有可能作为稀土金属发光的敏化剂:(1)存在电子共轭体系和强的π-π*吸收跃迁,可表现出丰富的电子转移行为;(2)三重态能量合适,接近或略高于许多稀土金属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3)具有三氮唑和羧基两个不同配位能力的功能基团,选择性地与金属成键,可用来设计合成结构新颖多样的稀土金属配合物,拓宽研究领域和功能材料筛选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合成稀土金属发光的敏化剂1-(3,5-苯二甲酸基)-1H-1,2,3-三氮唑(H2dcpt),并用来制备稀土金属发光材料[Ln(Hdcpt)(dcpt)(H2O)2],(Ln=La,Tb,Eu,Dy)其技术方案如下:
稀土金属发光的敏化剂1-(3,5-苯二甲酸基)-4-羧基-1H-1,2,3-三氮唑(H2dcpt)的合成路线如下式所示:
选择5-胺基间苯二甲酸和NaNO2作为原料,摩尔比为1∶1,采用浓盐酸和H2O为混合溶剂,在冰浴反应条件下加入NaN3,经重氮反应和叠氮取代制备中间产物5-叠氮苯二甲酸;再采用MeOH和H2O为混合溶剂,在Cu+(由维生素C钠盐还原CuSO4得到)催化作用下,中间产物5-叠氮苯二甲酸与丙炔酸(摩尔比为1∶1)在常温条件下发生成环加成反应得到1-(3,5-苯二甲酸基)-4-羧基-1H-1,2,3-三氮唑。1-(3,5-苯二甲酸基)-4-羧基-1H-1,2,3-三氮唑再经水热180℃反应得到稀土金属发光敏化剂1-(3,5-苯二甲酸基)-1H-1,2,3-三氮唑(分子式:C10H7N3O4)。
合成稀土金属发光材料[Ln(Hdcpt)(dcpt)(H2O)2](Ln=La,Tb,Eu,Dy),其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