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材异形管件成型方法及其成型芯轴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1592.0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清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清福 |
主分类号: | B29C70/40 | 分类号: | B29C70/40;B29K307/0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成型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利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管件的方法,特别是 指一种复材异形管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整个车架均由金属管件制成,而这种金属焊接结 构的自行车,车身重、抗疲劳性差。于是业者为减轻车身的重量,增 加其抗疲劳性,整个车架采用质量轻、强度高的高分子复合碳纤维材 料制成。
目前常见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车架的成型方式,是采用将车架的各 个直管件分别单独预成型,其次再在异形处进行拼接,对拼接处进行 补纱、补强后再进行热固定型为整个车架。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拼接方 式,是因为车架管件的异形处受限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性,无支撑 作用使得软质的复材无法预先卷制成异形的形状,令成型较为困难, 所以必须采用直管件拼接的方式实现。
但是各个直管件在异形处进行拼接时,必须要切出配合缺口才可 进行搭接,由于已预成型的管件受材料特性,其强度硬度都较高,因 而在切出配合缺口时较为费力、制程工序繁琐;另外,拼接处补纱必 须达到一定的厚度才可满足此异形处的连接强度,这样会造成整个车 架的重量增加,且外观整体感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材异形管件成型方法,其可令复材管 件的异形处方便独立成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复材异形管件成型 方法,其中在管件的各异形处配合异形形状设置有由软化温度低而熔 点高的材料制成的支撑芯轴,所述芯轴的内腔为开放式腔体;高分子 复合碳纤维是包覆于此支撑芯轴外部达至管壁要求厚度后置于定型 模具中;再在支撑芯轴内置入风管进行加热加压成型;冷却后将熔化 变形的支撑芯轴从管件中取出即完成异形管的成型。
所述芯轴为聚乙烯材料。
所述芯轴是采中空吹塑制成。
一种复材异形管件的制作芯轴,其中:该芯轴是由软化温度低而 熔点高的材料配合异形管形状成型的支撑管,该支撑管内腔供加热风 管穿过。
所述的支撑管是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所述的支撑管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是采用软化温度低而熔点高的材料 成型出异形管形状的支撑芯轴,该支撑芯轴可便于软性的高分子复合 碳纤维以其形状进行包纱预型,且利用其支撑的作用可保证高分子复 合碳纤维卷纱时的纤维顺向度,同时该支撑芯轴内供加热风管穿过, 异形管在成型时,向风管中加压及加入热风,风管顶压支撑芯轴的同 时顶压加温高分子复合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熔融成型的过程 中,软化温度低而熔点高的支撑芯轴亦会熔融变形,其在风管加温加 压的情况下会对异形管内壁具有一压迫的过程,此过程可令复合碳纤 维更加紧实;待成型的异形管冷却后,支撑芯轴会变形破损,再利用 工具从异形管中将支撑芯轴碎片取出即可。如此一次性的支撑芯轴可 令异形管的成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支撑芯轴1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的支撑芯轴2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异型管件1的成型示意图1;
图2B是本发明异型管件2的成型示意图1;
图3A是本发明异型管件1的成型示意图2;
图3B是本发明异型管件2的成型示意图2;
图4A是本发明异型管件1的成型示意图3;
图4B是本发明异型管件2的成型示意图3;
图5是本发明组合成车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自行车架的异形管件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该 异形管件的成型过程:
如图1A、1B所示,首先配合自行车架的异形管处的形状成型有 支撑芯轴1,该支撑芯轴1是由软化温度低而熔点高的材料的PE(聚 乙烯)材料或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采中空吹塑成型为管状体 的支撑管,该支撑管材料的软化温度是低于低于65摄氏度,而熔化 温度高于200摄氏度,该支撑芯轴1内腔为开放式腔体11,以便于 风管可以从腔体11内穿过;
如图2A、2B所示,其次将软质的高分子复合碳纤维纱片以此支 撑芯轴1的形状为支撑体进行包纱,因其支撑的作用可方便高分子复 合碳纤维纱片包纱时纤维的顺向度以此保证管件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清福,未经林清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