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纳米金检测DNA突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605.4 | 申请日: | 200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莉萍;李辉;张建锋;张召武;王霜;张其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C12Q1/6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检测 dna 突变 方法 | ||
1.一种用纳米金检测DNA突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野生型单链DNA、与野生型单链DNA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和纳米金混匀,静置后加入氯化钠溶液,混匀后静置,得到的体系称为体系1,氯化钠的终浓度为0.05~0.1mol/L;
2)将突变型单链DNA、与野生型单链DNA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和纳米金混匀,静置后加入氯化钠溶液,混匀后静置,得到的体系称为体系2;氯化钠的终浓度为0.05~0.1mol/L;
3)往步骤1)所得的体系1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混匀后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所得的520nm处的吸光值称为吸光值1,氯化钠的终浓度为0.2~0.3mol/L;
4)往步骤2)所得的体系2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使氯化钠的终浓度与步骤3)中氯化钠的终浓度相同,混匀后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所得的520nm处的吸光值称为吸光值2;
5)当吸光值2与吸光值1有明显差异时,可以判断有突变存在;
所述的纳米金的粒径范围为5~50nm;
在步骤1)中,野生型单链DNA和纳米金的加入量为野生型单链DNA∶纳米金=(10~50)pmol∶(40~50)μL;
在步骤2)中,突变型单链DNA和纳米金的加入量为突变型单链DNA∶纳米金=(10~50)pmol∶(40~50)μL;
在步骤1)中,与野生型单链DNA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与野生型单链DNA等量;
在步骤2)中,与野生型单链DNA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与突变型单链DNA等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6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马来酰亚胺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