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机恒抬吊力递送吊装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712.7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汉丁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B66C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1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恒抬吊力 递送 吊装 | ||
技术领域
起重机恒抬吊力递送吊装法(本吊装法,下同),属于起重机吊装的方法,确切地说它是起重机吊装立式重物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递送吊装法是起重机吊装立式重物常用的方法,其作法是在被吊重物重心以上(常略高于重心)设置主吊点,由主起重机(主机,下同)吊装,并于重物重心以下(常在重物尾部)设置递送的吊点,由副起重机(副机,下同)吊装,随着主机的提升,副机往前跟送……在吊装中由于被吊重物空间方位改变,以及起重机间提升不同步,各吊点抬吊力随即会发生变化,还有副机脱钩瞬间,也很难做到完全平稳过渡。
发明内容
本吊装法针对如何克服现有递送法吊装存在抬吊力变化而建立的。经过对起重机抬吊时,吊点抬吊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参见:林汉丁·起重吊装受力控制的数学模型·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4)):72~77),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恒抬吊力吊装法(参见:林汉丁·起重机吊装数学模型与恒抬吊力吊装法·安装,2007(5):24~26)这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经过深入分析,特提出可操作性强,具有优势的本吊装法。
由于物体的空间位置,可以该物体不在一直线上三个点的空间坐标确定,因而三点式的吊点是一个受力明确,有利于被吊重物吊装稳定的一种选择。三个吊点中,在被吊重物重心以上(常略高于重心)设置二个上吊点,在重物重心以下(常在尾部)设置一个下吊点,且以三点(三吊点)确定的平面通过重物的重心(这是各吊点抬吊力恒定的必要充分条件,参见上述文献)。吊点初选后,要计算各吊点的抬吊力,分析各点抬吊力是否合适,分析被吊重物重心位于以三点(三吊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中所处位置是否有利于被吊重物的稳定,以及重物该表体处是否允许设置吊点等因素,经过反复比较优选确定。本吊装法关键是吊点选择,其余与现有递送吊装法类同,不再赘述。
本吊装法具有,吊装中各吊点抬吊力恒定,且由于主、副机始终共同抬吊,将横卧状态的立式重物平稳地吊装到站立状态,或反之,因而可有效发挥起重机的吊装能力,同时提高了安全吊装的可靠性。
本吊装法适用于起重机吊装立式重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某具有对称轴线的塔体吊点、抬吊力作用点布设平意图。
图1中,1为塔体,G为塔体重心,A为下吊点,B、C分别为二个上吊点,O为二个上吊点的总抬吊力作用点。
图2为塔体吊点、抬吊力作用点在俯视平面上投影示意图。图中符号涵意与图1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吊装法的关键是吊点设置现介绍一种方法;
1、预先设定被吊重物上吊点与下吊点抬吊力分配或抬吊力比值,接着在被吊重物重心以下(常在尾部)的表体上预选一个下吊点,在下吊点(视为一个点)与重物重心确定的直线上,按下吊点抬吊力与上吊点抬吊力(二个上吊点总抬吊力)的比值确定上吊点总抬吊力(二个上吊点总抬吊力)的作用点(吊点的抬吊力按其至重物重心间距成反比分配)。
2、通过二个上吊点总抬吊力作用点作一直线,分别在与被吊重物表体相交的二端,各设置一个上吊点,二个上吊点依其至上吊点总抬吊力(二个上吊点总抬吊力)作用点间距成反比分配。
按上述方法确定的三点(三吊点)与被吊重物重心即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是因为通过重物重心的直线二端(一端是下吊点,另一端是二个吊点总抬吊力作用点)均在三点(三吊点)确定的平面上。
吊点的设置要通过预选,并计算、分析各吊点抬吊力是否合适,被吊重物重心在以三点(三吊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中所处位置是否有利于重物吊装的稳定,以及重物该表体是否允许设置吊点等因素,经过反复比较优选确定。
对于具有对称面、对称轴、对称中心的均质物体其重心就在其对称面、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上,例如空心园柱体,具有对称轴的塔类设备的重心均在其中心轴线上。
图1是某具有对称轴线的塔体吊点、抬吊力作用点布设示意图。图2为塔体吊点、抬吊力作用点在俯视平面投影示意图,。其中G为塔体重心,A为位于塔体中垂面与塔表体相交处的下吊点,B、C分别为二个上吊点,O为二个上吊点的总抬吊力作用点。
由于一直线在空间坐标轴上投影时,直线上各点间距的比值不变(直线垂直于坐标轴除外),因而可以通过以直线组成的吊点三角形(以吊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在各向平面的投影(不含直线垂直于平面)来分析各吊点的抬吊力分配,分析重物重心在吊点三角形中的所处位置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汉丁,未经林汉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