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气体压缩串叠式升温制冷除湿干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827.6 | 申请日: | 200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7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缪晓青;吴珍红;郑金贵;缪小明;缪婧;杨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缪晓青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3/08;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气体 压缩 串叠式 升温 制冷 除湿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压缩设备的新应用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使用在食品、药品等干燥处理的高效、节能气体压缩串叠式迅速升温与制冷除湿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趋提高。因此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食品的卫生消毒,加工污染,方便化,多样化,以及不破坏其活性成份和不损失原味乃至芳香等方方面面的要求。为此,食品、药品加工的浓缩干燥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
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尚未见到直接利用气体压缩机的工作,实现升温与制冷除湿干燥的相关装置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气体压缩串叠式升温制冷除湿干燥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气体压缩串叠式升温制冷除湿干燥装置,其特征是:由多个气体压缩升温制冷机组串叠式组成,每个气体压缩升温制冷机组,均由一个空气压缩机、一个高压制热器、一个低压制冷器和一个细管、节流阀组成;空气压缩机出气管道连接高压制热器,进气管道连接至低压制冷器,高压制热器和低压制冷器之间由细管和节流阀连接;高压制热器与低压制冷器一起安装在风道中。
所述的由多个气体压缩升温制冷机组串叠式组成,为串联连接。
所述的风道在低压制冷器组的一端安装有引风机装置,在高压制热器组的一端为出风口,以便与物料浓缩干燥承载体设备连接。
所述的制热器为进口和管道一样大小,出气口端缩小的曲形管道,管道表面上绕有散热板条。
所述的低压制冷器为进气口端缩小的曲形管道,管道表面上绕有散热板条。
本发明由空气压缩机组,可采用普通制冷机组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或蜗杆式压缩机,而高温端压缩机,采用外壳水冷式压缩机。
工作时当空气通过风道低压制冷器端时,被冷却除湿后,经过高压制热器端被升温,形成高温低湿度的空气,可以实现被加工物料高效浓缩干燥。同时,可根据被加工物料干燥浓缩对温度与湿度不同要求,采取多机组间的低压制冷器与高压制热器在风道中相互串叠排列,实现更高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节能、高效,适用面广,物料加工保鲜好以及无排放等优点。由于本技术采用电转化机械能压缩气体式制热干燥、扩张气体制冷除湿,加上压缩气体本身释放热能量大于扩张吸热的特点,达到节电量是普通电热式干燥的300%以上;由于进口空气的除湿效果好,干燥效率高,物料浓缩干燥过程短,保鲜活性好,干燥品质高;可适用于各种不同条件下被加工物料浓缩干燥;由于能实现封闭式浓缩干燥,还可达到无排放浓缩干燥。本发明装置设计改变以往烘干装置中以直接通过电热丝加热的低效(电热转换率只在20-30%)状况,采用气体压缩串叠式升温制冷除湿干燥,即通过将电转化机械能形式,迅速压缩气体后释放大量热能,起到空气升温烘干(电热效能达80%以上),同时叠加利用气体迅速扩张大量吸热达到制冷除湿,使之烘干效率更高。整个装置采取多个气体压缩升温与扩张制冷机组相互串联叠加,达到理想烘干温度与高节能效率,比常规电直热干燥节能高达300%以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方框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安装在喷雾干燥立式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空气压缩机,2高压制热器,3低压制冷器,4细管,5节流阀,6风道,7引风机,8立式承载体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由2个气体压缩升温制冷机组串叠式组成,每个气体压缩升温制冷机组,均由一个空气压缩机1、一个高压制热器2、一个低压制冷器3和一个细管4、节流阀5组成;空气压缩机1出气管道连接高压制热器2,进气管道连接至低压制冷器3,高压制热器2和低压制冷器3之间由细管4和节流阀5连接;高压制热器2与低压制冷器3一起安装在风道6中间,风道6在低压制冷器3的一端安装有引风机7,引风机7与物料浓缩干燥立式承载体设备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缪晓青,未经缪晓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