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菌株及其在田间防病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2810.2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杏琴;史应武;刘文玉;娄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21;A01N63/02;A01P3/00;C12R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91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甜瓜 细菌性 斑点 菌株 及其 田间 防病 中的 应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菌株及其在田间防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哈密瓜(俗称甜瓜)是驰名中外的新疆特产之一,在我国甜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近十余年来,甜瓜细菌性病害一直是制约新疆甜瓜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尤瓜类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syringae pv lachrymans)和细菌性果腐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成为新疆哈密瓜生产中的严重病害。该病害一般发病率在30-40%,严重者达80%,甚至造成全田绝收,特别在6、7月份多雨年份,常可造成毁灭性损失。
1965年Webb等人首先发现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上[6]。1978年,Schaad等人首次鉴定了美国佐治亚州的西瓜苗凋萎病病原为类产碱假单胞西瓜亚种(peseudomonas pseudoaicaligenes subsp.citrulliSchaad etal.1978)。1992年,该病原菌即类产碱假单胞西瓜亚种被重新命名为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1992年根据该病菌的rRNA和DNA-DNA分子杂交结果,将其更名为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我国从1987年开始就不断有报道:国内张荣意等人分离到的病菌某些生理生化性状与标准菌株不一致,他认为是不同地区间菌系的差异造成的;平文祥等人鉴定的病菌为芽孢杆菌,与其他参考文献均不相同;该病近年来在全国迅速蔓延,2000年8月美国农部马里兰州疫病杂草科研中心,植物病理专家Norman来新疆昌吉瓜田考察西瓜果腐病发生情况,西瓜上未采集到BFB病菌,却在甜瓜细菌病叶上采集到BFB病菌,已将此菌株命名为FB-440,并被其收集。2001年,北京的赵廷昌等在内蒙古和新疆的哈密瓜上发现了细菌性果腐病。2002年新疆、内蒙古大面积暴发,张昕等人对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进行了鉴定,认为侵染叶片的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p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菌为噬酸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认为可能是细菌性果腐病病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未经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