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桑枝制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3816.1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廖朝胜;李耀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朝胜;李耀飞 |
主分类号: | D21B1/06 | 分类号: | D21B1/06;D21C3/00;D21C9/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素娥 |
地址: | 530219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浆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是以全桑枝为原料制浆过程中原料处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有报导的全桑枝制浆技术工艺都是用锟式切竹机把桑枝切成段状,或用盘式切片机把桑枝切成片,然后用硫酸盐法蒸煮。贮存方法是采用整条桑枝干法贮存。由于桑枝韧皮部和木质部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皮部果胶多而木素少,木质部木素多,它们的纤维形态也很不相同,皮部纤维长,木质部纤维短。枝条的根部与梢部的直径相差很大,所以一般用通常的切割方法只把桑枝切成段状或片状时,木素含量少的皮部反尔比木素含量多的木质部先吸液,根部比梢部老且直径大,所以更难吸液,故在蒸煮时韧皮部长纤维和梢部纤维受到严重降解,造成浆得率偏低,纸强度下降等,这就给桑枝制浆增加了难题。
桑枝因为含有较丰富的营养,使用干法贮存时,很容易长虫子,也因为太嫩,所以容易腐烂变质,故桑枝在大规模收购时,贮存是个大难题,这就制约了桑枝的大规模生产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套以全桑枝的制浆方法,包括:收购原料桑枝的处理:切断、除尘、贮存;蒸煮;筛选;洗浆;漂白等工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全桑枝制浆的方法:包括原料的处理,将桑枝切成50mm以下段状或斜切成厚10mm以下片状;蒸煮;蒸煮后的浆料经过筛选;洗浆和漂白。原料的处理方法是将段状或片状的桑枝撕成丝状,除髓尘,在加湿的条件下压实贮存作制浆的原料;
制浆的具体步骤如下:
1.收购桑枝原料时,不收购隔年的宿根,要求把桑叶及离末梢一尺以内桑枝修整掉;
2.把桑枝切成50mm以下段状,或斜切厚10mm以下片状;
3.把段状或片状桑枝用撕裂机撕成的丝状桑枝,其中夹有直径5mm以下的桑枝段状颗粒;
4.除髓尘,将3.的丝状桑枝用筛孔直径为2mm的筛过筛,把过筛孔的髓尘除去;
5.原料贮存,将4.过筛后的丝状桑枝在含水分60%~80%以上的条件下压实贮存作制浆原料;或直接将4.过筛、除髓尘后的丝状桑枝作制浆原料;
6、蒸煮,将5.的丝状桑枝在助剂绿氧或蒽醌类及其衍生物的配比0.03%--0.1%(蒸煮助剂),硫化度15%--25%,碱比18%--25%,液比1:2.5--3.5的硫酸盐法制浆,蒸煮曲线为:
7、最后蒸煮后的浆料经过筛选、洗浆、漂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效益是:
1.我们通过在收购时就把桑枝撕裂成丝状。除髓尘后使用湿法贮存,不但避免了桑枝的生虫,也解决了桑枝腐烂变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桑枝的贮存问题。
2.桑枝的根部比尾部老,本发明从备料开始,尽可能地减少桑枝根部与尾部的个体差异,尽量使其缩短吸液差异,从而使蒸煮更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全桑枝制浆原料的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1.收购桑枝原料时,不收购隔年的宿根,要求把桑叶及离末梢一尺以内桑枝修整掉。
2.把桑枝切成50mm以下段状,或斜切厚10mm以下片状。
3.把段状或片状桑枝用撕裂机撕成的丝状桑枝,其中夹有少量直径5mm以下的桑枝颗粒;
4.除髓尘,将3.的丝绒状桑枝用筛孔直径为2mm的筛过筛,把过筛孔的髓尘除去;
5.原料贮存,将4.过筛后的丝状桑枝在含水分60%~80%的条件下压实贮存,或把干的丝状桑枝直接拿去蒸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朝胜;李耀飞,未经廖朝胜;李耀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3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