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胃肠病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9459.X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1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掌印;郭更雄;郭更敏;赵志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掌印;郭更雄;郭更敏;赵志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1/04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彩琴 |
地址: | 041600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胃肠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为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的及发病,其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夏发作,临床表现又颇不规则,且无典型症状,其病理变化为炎症,萎缩、溃疡、肠腺化生,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其临床表现为腹疼、饱胀、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消瘦、贫血等症状。而中医当中的脾胃学说则涉及范围相当广,包括到高级神经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当脾虚时,胃糊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加强,而向成熟细胞分化发生障碍。临床上常见的变应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都是因为免疫缺陷和免疫损伤所致的胃肠道免疫性疾病,脾虚病人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以副交感神经偏亢为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胃病的治疗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物。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物,是由下列重量比例的原料药物组成:
党参15-30份 白术15-30份 茯苓15-30份 炙甘草3-9份
陈皮3-9份 半夏9-18份 砂仁3-9份 木香3-9份
制附子2-6份 肉桂3-9份 枸杞子9-18份 菟丝子9-18份
山茱萸15-30份 枳实3-30份 枳壳3-30份
以上原料药物可以制成丸剂、胶囊、冲剂、汤剂等。
在以上配比的基础上,本发明具有最佳疗效的组成为
党参15份 白术15份 茯苓15份 炙甘草3份
陈皮3份 半夏9份 砂仁3份 木香3份
制附子2份 肉桂3份 枸杞子9份 菟丝子9份
山茱萸15份 枳实12份 枳壳12份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力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有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臃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炙甘草补脾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胸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臃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饮,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阳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兔丝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治动不安,脾肾虑泻,外治白癜风。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掌印;郭更雄;郭更敏;赵志玲,未经郭掌印;郭更雄;郭更敏;赵志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94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