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9460.2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薛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晶间腐蚀 试样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解决不锈钢材料在物理性能检测中的需要,将80mm×20mm×3-5mm不锈钢试样折弯180度的国标要求(GB/T4334.5-2000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的物理制样、取样过程,主要用于不锈钢的物理性能检测用的试样的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折弯的设备,在进行GB/T4334.5-2000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时,大多采用:
方法一:
先将80mm×20mm×3-5mm不锈钢试样的一端固定在台钳上并夹紧,持手锤击打试样弯曲至90度;然后将弯曲的试样取出后利用普通压力试验机再次将试样压弯至180度左右。
此方法的缺点:1、根据国标GB/T4334.5-2000中要求:压弯试样时须放置有压头,且压头直径为5mm。用此方法压弯试样时易造成试样压弯面大小不一和压弯面损伤,致使检测数据失真造成质量误判。2、工作效率较低且检测人员劳动强度较大。
方法二:
利用自制的简易工具:先将80mm×20mm×3-5mm不锈钢试样的一端在上下钳口夹具中固定夹紧;然后利用固定杠杆人力压弯不锈钢试样的另一端,直至将试样弯曲至180度;最后松开夹具,取出试样。
此方法虽然可以得到满足“GB/T4334.5-2000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标准”中的不锈钢试样的取样要求,但是中间需人工操作的环节较多,同样存在工作效率较低且检测人员劳动强度较大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的物理性能检测时专门用于折弯的设备。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折弯机构、接料机构、液压系统,接料机构设置在折弯机构的下端,其特征是折弯机构连接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由液压油缸连接液压站构成,折弯机构包括底座、固定压头、活动压头,底座上固定设置固定压头,固定压头为呈“凸”字形件,活动压头为呈“>”形件,活动压头连接压头臂,压头臂连接液压油缸。
所述的固定压头为呈“凸”字形金属件,活动压头为呈“>”形金属件;
所述的压头臂为铰链四杆菱形机构。
将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放在试样底座的固定压头与活动压头之间,活动压头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将不锈钢试样紧紧锁死,液压系统继续提供动力,推动活动压头向前移动,直到试样弯曲,此时完成试样的折弯过程。由于试样的折弯过程未超材料的屈服强度,待折弯作用力消除后,试样会发生微小的变形恢复,利用试样这一微小的变形恢复过程、和自重可使折弯的试样与压头脱离,试样掉落在接料机构,完成试样的折弯全过程。本发明解决了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物理性能检测时没有专用折弯设备的问题,使用本发明折弯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不仅工作效率较高,而且检测人员劳动强度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主视图(相对图1放大)。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压头的主视图(相对图1放大)。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中:1.支架 2.固定压头 3.活动压头 4.压头臂
5.液压油缸 6.控制柜 7.电动机 8.液压站
9.电磁换向阀 10.液位计 11.节流阀 12.压力表
13.电线 14.配电盒 15.管路 16.接料盒
17.落料滑梯 18.落料口 19.空气滤清器
20.联轴器 21.溢流阀 22.压力表开关 23.油泵
24.滤油器 25.压力继电器 26.底座 27.油箱
QF1、QF2—空气开关 KM1、KM2—接触器
KA1、KA2、KA3—中间继电器 KT—时间继电器
1SB、2SB、3SB、4SB、5SB、6SB—按钮 1XD—指示灯
SK1—转换开关 FR1—具有延时动作的限流保护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9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