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0709.1 | 申请日: | 200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小沢元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4;H01L23/373;C09K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田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洪磊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中央区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该热扩散片用于将电子元器件,诸如中央处理器(CPU)或集成电路(IC)这类发热体生成的热量扩散。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热片是用于将热量从电子元器件,诸如中央处理器(CPU)或集成电路(IC)这类发热体扩散。这些导热片被夹在,例如电子元器件和散热器之间或电子元器件和外壳之间,使得热量从电子元器件扩散到散热器或外壳。此外,导热片被安装在诸如电子元器件上,以距外壳有一定距离的状态,使得来自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扩散。这样的导热片已在3435097号日本专利、3504882号日本专利和3712943号日本专利中公开。
此外,石墨片可被用作导热片。石墨片的导热系数,在与表面平行的方向,即在平面内的方向,通常约为240W/m·k至400W/m·k,并且与石墨片在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相比较高。因此,石墨片在平面内方向具有高导热系数。然而,石墨片具有低强度且易碎,并且还具有导电性。因此,在电子设备中的石墨片破碎的情形下,可能发生石墨片的碎片散落的危险,从而会破坏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该热扩散片更适于在将热量从发热体扩散的应用中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导热层、热扩散层和隔热层的热扩散片。导热层由包含有机聚合物和导热填料的合成物构成。热扩散层设置在导热层的表面上且由金属材料构成。隔热层设置在热扩散层的表面上,并且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扩散片制造方法,该热扩散片包括:由含有热固性有机聚合物和导热填料的合成物构成的导热层,设置在导热层的表面上且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热扩散层,以及设置在热扩散层的表面上且由电绝缘性材料构成的隔热层。该方法包括:在热扩散层的表面上设置隔热层;通过将具有热固性的液态有机聚合物与导热填料混合而制备合成物;通过将合成物涂布在热扩散层的表面上,该表面面向已设有隔热层的表面,并且在此之后,加热合成物使有机聚合物固化而形成导热层。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书并结合附图,可充分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扩散片的横剖面图;以及
图2是示出了容器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扩散片进行详述。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扩散片11配有导热层12,层压于导热层12表面上的热扩散层13,以及层压于热扩散层13表面上的隔热层14。热扩散片11安装于例如为电子设备内的发热体的电子元器件上,以便扩散由电子元器件生成的热量,因而避免热量在电子元器件及其邻近区域内积聚。
导热层12将热量从发热体传导到热扩散层13。导热层12由包含有机聚合物和导热填料的复合材料构成。当热扩散片11安装于发热体上时,导热层12与发热体紧密接触,从而降低由有机聚合物特性而引起的接触热阻值。
优选地,有机聚合物制成的导热层12为橡胶形式或者凝胶或润滑脂形式的弹性体。这样,导热层12可与发热体紧密接触,其间不会产生缝隙,并且因而使接触热阻值大大降低。此外,为了使制造热扩散片11的同时导热层12可顺利制成,优选地,有机聚合物具有热固性。硅氧烷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基树脂、烯烃基树脂及橡胶可用作具有热固性的有机聚合物。由于有机聚合物的形式具有热固性,因此可采用凝胶。
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与金属氢氧化物可用作导热填料的材料,并且特别地,可采用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与氢氧化铝。导热填料的形式没有特定限定,可为粉末状、颗粒状或纤维状。
导热层12的厚度优选为100微米或更薄,并且更优选地,为90微米或更薄。在导热层12的厚度超过100微米的情形中,导热层12过厚,因此有可能导热层12的热阻值会变得很高。导热层12的厚度下限不作特别限定。导热层12形成为遍及整个热扩散层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未经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07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液滴冷却装置
- 下一篇:甩胶喷雾热分解薄膜制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