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信号收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2304.1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邱纪宪;廖国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通信 装置 信号 收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指一种用于一无线通信装置的信号收发装置,尤指一种可节省一无线通信装置的生产成本的信号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世代演进在几年间变化快速,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系统已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迈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世界各国对于各无线通信系统开放的频段各自不同,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例,北美地区使用频段为850MHz及1900MHz,欧洲使用频段为900MHz及1800MHz;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例,北美地区使用频段为850MHz及1900MHz,欧洲使用频段为2100MHz。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各无线通信系统开放的频段不同,因此,当制造商在设计无线通信装置时,为了能够跨国贩卖并减少生产成本,无线通信装置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中,通常包含多套射频前端电路单元(RF Front-End),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频段区域使用。
请参考图1,图1为一已知信号收发装置10的示意图。由图1可知,信号收发装置10包含一射频信号处理单元(RF transceiver)100、一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一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一天线开关模块(AntennaSwitch Module,ASM)106以及一天线108。射频信号处理单元100耦接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与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包含多个信号发射端子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子,用来对射频信号进行调制、解调制、合成、混频等相关程序。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与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耦接于射频信号处理单元100与天线开关模块106之间,为两组对应使用于不同频段,功能类似但零件规格不同的电路,用来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功率放大、耦合、双工等相关程序。天线开关模块106耦接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与天线108,包含多个双工传输端子,用来根据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频段,由天线开关模块106的多个双工传输端子选择一双工传输端子耦接至天线108。天线108用来发射或接收射频信号。
进一步说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与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以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为例,其另包含一射频发射处理单元120、一射频接收处理单元122及一双工器(Duplexer)124。射频发射处理单元120包含有声表面波滤波器(SAW filter)、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耦合器(Coupler)、隔离器(Isolator)等相关组件,用来处理并传送射频信号。射频接收处理单元122包含有声表面波滤波器及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相关组件,用来接收并处理射频信号。双工器124用来切换射频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与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为两组对应使用于不同频段的射频前端电路。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已知信号收发装置10的无线通信装置欲销往北美地区或欧洲,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所需的组件可设计使用于850MHz频段,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所需的组件可设计使用于2100MHz频段。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2与第二射频前端电路单元104的组件位置均预留于电路板上,无线通信装置业者可根据不同的销售地区所需的频段,决定实际应用何组射频前端电路单元的组件。
以移动电话产品来说,需兼顾小型化与多功能的趋势,因此,电路布局的面积越来越小,产品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然而,因射频前端电路的组件成本可观,已知预留多组射频前端电路单元的方式既无法缩小电路布线面积与产品体积,也耗费生产成本,无法使产品在市场中维持竞争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一无线通信装置成本的信号收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