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抗匹配电路及其相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2310.7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1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周裕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40 | 分类号: | H03H7/40;G09G5/00;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 强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抗匹配 电路 及其 相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抗匹配电路,尤其是一种不需外部电阻且具有自动调整 阻抗功能的阻抗匹配电路,以及一种相应的阻抗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阻抗匹配是高速数据传输的重要考虑之一,当接收端与传输介质的阻抗值 越接近时反射的功率就越小,因此接收端也可获得较佳的信号质量。一般而言, 阻抗匹配技术应用于模拟信号的传输接口上,例如,液晶显示控制器、网络控 制芯片,等等,而传输介质的阻抗值为50欧姆或75欧姆,而接收端也会尽量 将自身的输入阻抗调整为50欧姆或75欧姆。
一般来说,阻抗匹配电路的概念是在集成电路的外部加装一个精密电阻, 以调整集成电路内部的等效阻抗使其与精密电阻的阻抗值十分接近。由于外加 精密电阻的阻抗值恰为传输介质的等效阻抗,因此可以在接收端达到阻抗匹配 的目的。然而,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集成电路必须增加至少一根接脚连接到精密 电阻,如此一来,便会提高集成电路的封装大小以及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增加接脚数的阻抗 匹配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阻抗匹配电路。该阻抗匹配电路包含有:接收端, 用来接收输入信号;可变阻抗单元,耦接于该接收端,具有等效阻抗,用来为 该接收端提供输入阻抗;信号质量评估单元,耦接于该接收端,用来评估该输 入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控制单元,耦接于该可变阻抗单元与该信号质量评估 单元,用来依据该信号质量评估单元的评估结果输出目标控制信号以设定该可 变阻抗单元的等效阻抗。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出一种阻抗匹配方法。该阻抗匹配方法 包含有:利用可变阻抗单元为接收端提供输入阻抗;评估自该接收端所接收的 输入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依据该信号质量评估的评估结果产生目标控制信号 以设定该可变阻抗单元的等效阻抗。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可变阻抗单元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阻抗匹配电路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 图所示,阻抗匹配电路100中包含接收端102、信号质量评估单元104、控制单 元106以及可变阻抗单元108。接收端102用来接收来自芯片外部的输入信号, 一般而言,该输入信号为模拟信号;可变阻抗单元108的一端耦接到预定电位, 另一端耦接到接收端102,用来提供接收端102的输入阻抗;信号质量评估单 元104用来评估输入信号的信号质量;而控制单元106依据信号质量评估单元 104的评估结果发出目标控制信号来改变可变阻抗单元108的等效阻抗以达到 阻抗匹配的目的,本发明的阻抗匹配电路100,接收端102、信号质量评估单元 104、控制单元106以及可变阻抗单元108均设置在同一芯片上。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的可变阻抗单元108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 图所示,可变阻抗单元108包含有k个开关以及k个电阻,当不同的开关关闭 时,可变阻抗单元108的等效阻抗也会随之改变。需注意的是,由于可变阻抗 单元108的结构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另外,可变阻抗 单元108中的电阻也可用主动组件取代,例如,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等, 因此不限于上述被动组件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