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膜、硬盘驱动装置的记录磁头和固体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2575.7 | 申请日: | 2004-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野间贤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0/16 | 分类号: | H01F10/16;H01F10/14;G11B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香兰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硬盘 驱动 装置 记录 磁头 固体 器件 | ||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0410091700.2,申请日为2004年11月30日,发明名称为“磁性膜、硬盘驱动装置的磁头和固体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磁头等的磁性膜、包括该磁性膜的磁头和固体器件。
背景技术
硬盘驱动装置的记录密度每年增加一倍。为了在今后保持该增长速率,必须提高记录磁头在间隙长度方向上的分辨率,并进一步缩小磁头元件在磁道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传统记录磁头中,使记录磁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更小,从而提高记录磁头的分辨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使磁头元件的宽度更小也是很重要的。
在图10和11中示出了传统硬盘驱动装置的记录磁头。图10示出用于纵向磁性记录的传统磁头;图11示出用于垂直磁性记录的传统磁头。在每种传统记录磁头中,电流流过由低电阻金属薄膜例如铜薄膜制成的线圈5,因此按照安培定律在线圈5中感应出磁场。感应磁场会聚于由高磁导率的磁性膜制成的磁极,并且产生高密度磁场,从而可以在记录介质10上记录磁性图案。
在用于纵向磁性记录的记录磁头中,上部磁极6和下部磁极7构成带有记录间隙的封闭磁路;在用于垂直磁性记录的记录磁头中,只有主磁极8构成开放磁路。
在图10所示的记录磁头中,面向记录介质10的再生磁头4处于下部磁极7和下部防护罩9之间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如图11所示的记录磁头中,面向记录介质10的再生磁头4处于旁轭11和下部防护罩9之间的位置。通过这些结构,磁头可以在记录介质10中记录数据和从记录介质10再生数据。
为了在记录介质10上记录磁性图案,将单个磁极或多个磁极移近由高矫顽力的磁性材料制成的记录介质10,然后使具有任意波形的电流流过线圈5,从而对记录介质10辐照磁场。这时,转动记录介质10,从而根据流过线圈5的电流的极性在记录介质10上记录磁性图案。
在这种记录方法中,磁头的尺寸必须小于磁性图案,从而提高记录密度。当使磁性图案变小时,有时磁头的单个或多个磁极会突出。
近来,随着记录密度的提高,硬盘驱动装置中用于记录的磁场的强度为几百kA/m。为了提高记录磁场的强度,提高流过线圈5的电流的强度很有效,但同时会增加焦耳热。此外,在感应磁场经过磁极时产生了涡流,所以进一步使磁头生热。磁头中产生的热使上部磁极6或主磁极8以及磁极周围的氧化铝膨胀,因此会突出磁极。在图12中,磁极由于记录磁头的热而朝着记录介质10突出。
如果记录磁头的磁极朝着记录介质10突出,就使记录磁场变形,而且不能在记录介质10上正确地记录磁性图案。此外,在最坏的情况下,磁头接触记录介质10,使得两者都损坏。为了防止两者之间的干扰,在考虑磁极突出的情况下,在记录磁头和记录介质10之间形成间隙。但是,在包括记录磁头的平面中提供的再生磁头4与记录介质10隔开,这样再生磁头4的分辨率必定会降低。
因此,即使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窄磁化图案,再生分辨率也不足,因此不能提高硬盘驱动装置总的记录密度。
目前,由于记录磁头发热使其突出的磁极的突出长度大约为5nm。另一方面,磁极和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已经非常小,例如为10-15nm。为了提高记录密度而必须使该间隙变小。因此,抑制磁极的突出是最重要的课题。
另一方面,磁极材料必须产生几百kA/m的磁场,因此采用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Bs)或好的软磁性能的材料作为磁极材料。例如,按照饱和磁化强度(Bs)值的顺序排布的材料有:Fe70Co30合金、包含Fe70Co30和其它金属的合金、Fe70Co30合金的化合物、CoNiFe合金、Fe50Co50合金、包含Fe50Co50和其它金属的合金以及Ni81Fe19合金。但是,这些材料具有正的热膨胀系数,因此磁极会突出。表1示出了这些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