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次撞击型细水雾喷嘴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2869.X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8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翠屏 |
主分类号: | B05B1/02 | 分类号: | B05B1/02;A62C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20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次 撞击 水雾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一种雾化装置或喷嘴,尤其涉及一种多次撞击型细水雾喷嘴。
背景技术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水雾产生的方式、水雾产生的压力等,细水雾喷嘴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水雾产生的方式通常包括:扩散撞击、压力喷射、气体雾化及喷射交互。
扩散撞击型细水雾喷嘴是把相对稳定的水流以中速冲撞扩散器,扩散器将水流分解成各种不同尺寸的高动量水雾,与其它类型的细水雾喷嘴相比,其90%的水滴都小于600微米。目前市场上的撞击喷嘴的工作压力范围大约从7巴到17巴。对消防来说,撞击喷嘴可以是闭式自动喷淋喷嘴,也可以用在开式喷嘴上作全覆盖或区域式的雨淋系统。在以前的技术文件中,撞击细水雾喷嘴的设计包括使用多齿、球形或螺旋形扩散器。用于灭火的闭式自动喷淋多齿细水雾喷嘴,在美国Fischer所发明,美国专利号为5,392,993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球形扩散撞击开放式细水雾喷嘴在美国Fischer所发明,美国专利号为5,505,383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对于螺旋形扩散器,相对而言,在安装、维护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危险隐患。
压力喷射细水雾喷嘴是以高压把水流通过一定数量的小孔,在喷嘴内部正安装涡流装置协助分解水流。有多种细水雾喷嘴是用压力喷嘴的原理,工作压力范围是从5巴到280巴。压力喷嘴可以是闭式单独启动或作为开式喷嘴使用。开式喷嘴可以作为区域或全覆盖式雨淋系统上。压力喷射细水雾喷嘴产生的水滴在高压范围内90%都小于150微米。用于灭火的闭式自动喷淋压力喷射喷嘴在美国Sundholm专利号为5,513,708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开式压力喷射喷嘴在Sundholm国际专利申请WO93/00962(日期为1993年7月20日)中有描述。
气体雾化细水雾喷嘴(也指双流体喷嘴)通过压缩气体并结合位于喷射孔上流位置混合室中的水产生水雾。气体雾化喷嘴的作用压力大约为5巴,产生的水滴90%小于250微米。因为喷嘴要求确保在喷嘴管路中的水压和气体压力达到混合要求,所以气体雾化喷嘴只能是开式,而仅限于在区域覆盖或全覆盖雨淋系统中使用。用于灭火的气体雾化细水雾喷嘴在美国Loepsinger专利号为2,361,144的文件中和美国Papavergos专利号为4,989,675的文件中以及美国专利号为5,014,790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
喷射交互细水雾喷嘴,通过多种水流精确撞击产生水雾。这种喷嘴的工作压力从3巴到7巴,因为这种喷嘴产生的水雾相对动量较低,因此作用范围仅限于手提喷嘴上用来冷却和稀释低挥发性液体火灾。用于灭火的喷射交互细水雾喷嘴在美国Lewis专利号为2,310,798的文件中和美国Lee专利号为2,493,982的文件中有详细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成本低、安装简易、适应性广的细水雾喷嘴,既可作开式喷嘴又可作具有温度控制装置的闭式喷嘴,尤其是经多次撞击,其水雾更细密更均匀。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次撞击型细水雾喷嘴,包括主体和撞针,所述主体沿其中轴线上从上至下有入水口、主水路、支水路,所述支水路的出水口的个数与撞针个数相同;所述撞针为U型,并沿主体中轴线均布,U型撞针的一端为固定端,以冲压方式固装于主体下端面,另一端为撞击面,分别对应并垂直支水路的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水路的出水口端均布于与主体同轴的上下衔接且锥角不同的两个圆台侧表面形成的外环扩散面和内环扩散面上。
所述的多次撞击型细水雾喷嘴,还包括温控装置,所述的温控装置位于主水路,与主体同轴装配,从上到下包括密封圈、阀芯、玻璃球和阀盖,所述阀芯的上下分别由密封圈和玻璃球固定,玻璃球的下端支抵在阀盖的内底面中心,阀盖位于支水路入水口下,并与于主体螺纹联接,形成一个闭式喷嘴装置。
所述内环扩散面的圆台锥角(A)小于外环扩散面的圆台锥角(B),所形成的内环水雾的喷射角大于外环水雾的喷射角,从而产生二次撞击,形成更为细密均匀的水雾;A与B在60度到120度之间取值。
所述的撞针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不大于支水路出水口端直径;所述支水路出水口端直径是1.0~2.5mm。
所述的撞针撞击面的最高位置与支水路出水口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翠屏,未经姜翠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8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