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割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2942.3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3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P·辛普森;R·格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053 | 分类号: | A01G3/05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割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割工具。具体涉及用于植物切割器、特别是树篱切割器或修剪器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树篱切割器包括两个细长刀片,它们关于彼此往复运动。可以使一个刀片固定,另一个刀片往复运动,或者使两个刀片以等速和相对的方式往复运动。依靠由电机或小型发动机的输出轴驱动的凸轮元件来驱动刀片。JP2005269972中描述了一种这样的切割器,该树篱切割器还包括开关,其允许使用者能使一个刀片的移动方向反向。
使用中,当它们遇到其尺寸或密度超过刀片容量的细枝或枝叉时,树篱切割器通常会遇到阻塞切割刀片的问题。操作员通常解除输送到刀片上的动力,以去除移动刀片对枝叉的压力,然后通过拉出枝叉尝试移开枝叉。这会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因为使用者将他们的手指放在刀片附近。类似问题也在其它切割工具中存在。本发明试图克服该问题,并且也有助于清理被阻塞的切割刀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割工具,其具有至少一个被驱动的刀片,其在两个设定的最大行程点之间可移动。所述工具还包括原动机,其被构造成使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刀片在所述最大行程点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切割工具还设有控制装置,其响应于控制装置检测到的事件而使至少一个可移动刀片在最大行程点之间的点处改变移动方向。
优选地,原动机是电机。更优选地,通过改变电机旋转方向实现所述改变方向。
优选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件是增加切割负荷。适当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电路,以致当电机吸入的电流超过预定级别时,控制电路使电机的旋转方向反向。或者,控制电路包括速度传感器,其被构造成当被驱动的刀片的速度下降到预定级别之下时做出检测。
在一个替代性实施例中,所述事件是解除输送到被驱动的刀片上的动力。适当地,控制电路被构造成在电能首次作用到电机上时,使电机因此而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而当电能下次作用到电机时上,使电机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被构造成使电机在相反方向运转预定时间段,电路然后使电机在常规方向上运转。适当地,所述预定时间段少于1分钟,较适合地,其少于半分钟,更适合的是200ms到400ms。
优选地,切割工具是便携式工具。更为优选地,切割工具是植物切割器,最优选是树篱切割器或树篱修剪器。
优选地,切割工具包括变速箱,其设在电机和至少一个被驱动的刀片之间。更优选地,变速箱包括低速比反向传动装置。
优选地,切割工具包括依靠充电电池或电池单元提供能量的电机。更优选地,所述电池是锂离子电池。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
图1是通常现有技术树篱切割器的透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由交流电机提供动力的植物切割器的控制电路;
图3示意性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由电刷直流电机提供动力的植物切割器的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植物切割器采用是电动树篱切割器10的形式,其具有下刀片11和上刀片12,依靠置于壳体单元13内的电机,它们可被以等速和相对的方式关于壳体及关于彼此同时地往复运动。壳体单元13包括两个把手14、15,它们各自连接到开关装置16、17上。这种开关结构提供了安全特征,其要求操作员的左手和右手在适当位置并致动它们的各自开关,才能达到向电机提供电流的目的。因此,除非两只手远离刀片,否则刀片不能进入操作状态。
电机用于以传统方式通过所需的适当传动装置使移动刀片11、12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相比于常规切割方向的反向上驱动往复运动刀片11。应该理解,在对往复运动的描述中,术语“反向”是用于相对意义而不是绝对意义。使用中,当遇到其直径或密度超过刀片容量的细枝或枝叉时,树篱切割器通常会遇到阻塞问题。本发明以两种方式之一克服这种阻塞。
在一种设置中,使往复运动的刀片短时段内反向,该时段足以导致松开阻塞的枝条,然后自动恢复到常规方向,而不需要操作员松开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