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光-自发光透明膜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4321.9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广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0 | 分类号: | C09K11/00;B32B27/04;B32B27/20;B32B7/12;B32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2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透明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树脂膜制品,特别是用蓄光-自发光材料与有机树脂材料制造的透明膜。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98101173.X《一种蓄光性发光塑料》公开如下内容:本发明由树脂、蓄光性发光粉、玻璃粉或玻璃微珠三种成分组成,其制备方法是以树脂为载体,使用玻璃粉或玻璃微珠为填料,将三种成分加热混合、熔融、造粒既得蓄光性发光材料。
中国专利ZL200410051865.7《彩色荧光蓄光发光即时贴及其制作方法》公开如下内容:该即时贴以普通即时贴为基础,增加一层彩色荧光蓄光发光层,该荧光蓄光发光层含有10-35%的荧光粉和10-35%的蓄光发光粉。
中国专利ZL200410015259。X《蓄光发光纸》公开如下内容:在具有背胶的进口高级纯白纸的表面喷涂具有超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由水晶清漆、稀释剂、固化剂、蓄光发光粉构成,该四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分四次喷涂在纯白纸的表面上。
上述专利未涉及到将蓄光-自发光颗粒和透明有机树脂混合制造膜技术,将蓄光-自发光材料熔融在透明SiO2颗粒或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内后与透明有机树脂混合制造膜技术。未涉及蓄光-自发光颗粒均匀分布在透明胶膜中技术,未涉及蓄光-自发光颗粒均匀分布在透明胶膜中,透明胶膜上覆盖透明有机树脂膜技术,未涉及含有蓄光-自发光材料编织透气膜技术,未涉及含有蓄光-自发光材料涂胶透明有机树脂膜上涂胶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1、蓄光-自发光颗粒均匀分布在透明有机树脂膜中或蓄光-自发光颗粒均匀分布在透明胶膜中,透明胶膜上覆盖透明有机树脂膜。,经光照射后,蓄光-自发光颗粒可以持续发光。用于农膜中,可延长植物的光照时间,提高植物产量。用于建筑和车船中,解决夜间光照问题。2、蓄光-自发光材料包含在透明SiO2颗粒或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内,解决蓄光-自发光材料易氧化,易吸水问题,提高蓄光-自发光膜的使用寿命。3、蓄光-自发光材料包含在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内,增加蓄光-自发光材料的亮度和透明度,防止因蓄光-自发光材料和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在有机树脂玻璃内分布不均造成的光线不均问题。4、蓄光-自发光透明海绵膜内加相变储能材料,提高太阳热能的利用率,节约能源。5、含有蓄光-自发光材料和附料(如:TiO2或Ag纳米颗粒)编织成的透气膜,具有发光和灭菌作用。6、含有蓄光-自发光材料和附料(如:荧光颗粒),适宜制造道路指示标识。7、在蓄光-自发光透明有机树脂膜上一面涂胶或两面涂胶,适宜制造蓄光-自发光透明贴膜玻璃或制造蓄光-自发光透明夹胶玻璃。
本发明提出的蓄光-自发光透明膜,包括:透明有机树脂膜,蓄光-自发光透明颗粒,附料,直径范围为5nm-300目蓄光-自发光颗粒均匀分布在透明有机树脂膜中或均匀分布在透明胶膜中。其中:5nm-0.1μm为纳米级颗粒,0。1-1μm超微粉级颗粒,采用纳米级颗粒或采用超微粉级颗粒时,光线可以绕过颗粒,几乎不影响蓄光-自发光透明膜的透光度。用于农膜中,蓄光-自发光透明膜经白天光照射蓄储能量后,夜间依然发光,延长植物的光照时间,提高植物产量。用于建筑,车船,道路标识上,解决夜间光照问题。
为增加蓄光-自发光颗粒的光亮度和防止蓄光-自发光颗粒氧化,吸水,提高蓄光-自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用火焰法或化学法或喷雾方式将蓄光-自发光材料包含在透明SiO2颗粒或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内,然后,均匀分布在透明有机树脂膜中均匀分布在透明胶膜中,制造出蓄光-自发光透明膜。
为防止蓄光-自发光颗粒氧化,吸水,提高蓄光-自发光材料使用寿命,自发光颗粒均匀分布在透明胶膜中,透明胶膜上一面或两面覆盖透明有机树脂膜,防止透明胶膜中的蓄光-自发光材料氧化、吸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广武,未经王广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4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