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钌-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及制备方法以及在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4764.8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秦勇;何勤飞;杨恩平;宋颢;徐天帅;邓祥林;王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植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7F9/50;C07C69/675;C07C67/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400039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性 双膦配体 络合物 制备 方法 以及 羰基 十四 烷酸甲酯 催化 氢化 反应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钌-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 利用该络合物催化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从而高 对映选择性和高收率地制备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潜手性不饱和底物如烯、酮、亚胺等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 反应是合成各种手性物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研 究中,手性膦配体的设计与开发一直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手性膦 配体与过渡金属所形成的络合物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对反应活性及其 对映选择性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早应用于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配体是手性 单膦配体,例如实现了经典的抗震颤麻痹药L-多巴(L-DOPA)的 氢化可控的工业化生产过程的手性甲基环已基邻甲氧基膦配体 (CAMP)即为手性单膦配体(Knowles,W.S.Acc.Chem.Res.1983,16, 106)。与手性单膦配体相比,手性双膦配体具有反应过程中配位数和 立体构型更易控制,有利于提高中心金属原子的碱性,易于降低配合 物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交换过程等优点。具有阻转异构现象的手性联芳 类膦配体是目前已合成的众多手性双膦配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1980 年,在Noyori等成功地合成了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类新型的具有C2对 称性的联萘双膦配体2,2’-双(二苯膦基)-1,1’-联苯(BINAP) 之后,人们对BINAP的应用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 BINAP与Rh(I),Ru(II)等过渡金属形成的络合物对含不饱和键(C=C, C=O)的化合物的催化氢化反应及氢硅烷化反应、烯胺异构化等反应 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及对映选择性(Noyori,R.;Ohta,M.;Hsiao,Y.,et al.J.Am.Chem.Soc,1986,108,7117)。目前,BINAP已成功地用于一 些药品(如萘普生、布洛芬等)及天然产物(如薄荷醇)的工业合成, 在大大降低工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不对称催化氢化反 应的研究进展(Noyori,R.,et al.Chem.Soc.Res.1989,18,187;Noyori, R.,et al.Acc.Chem.Res.1990,23,345)。
由上图所示的BINAP结构式以及甲氧基联苯类手性双膦配体的 结构式可以看出,联苯类双膦配体与联萘类双膦配体结构相似,同样 具有优异的不对称催化性能,而且比联萘类双膦配体更易于进行结构 修饰,易于引入位阻较大或具有不同电子效应的基团,通过空间位阻 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影响,对某些不对称氢化反应,联苯类双膦配体较 联萘类双膦配体具有更好的不对称催化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植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未经重庆植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4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