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质量机能综合展开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5051.3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维讯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0 | 分类号: | G06Q10/00;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质量 机能 综合 展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量机能展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质量机能综合展开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质量机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日本,80年代传到美国和欧洲,90年代初传入中国,逐渐被很多企业所采用。
传统的QFD以质量屋为核心,旨在将顾客需求转化为质量特性,进而确定产品的设计标准,再将这些设计标准进行逐层展开,形成各功能部件、零件的关键质量特性,以及工艺计划和生产控制计划的关键控制要求。
现有的QFD是通过一系列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来完成的,并且通过多个质量屋的演变,逐层进行分析和转化。质量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即收集来自顾客的原始需求,由产品规划阶段质量屋转换为工程特征要求,即通常意义上的工程设计目标要求,工程特征要求经零部件设计阶段质量屋转换成零部件特征要求,零部件特征要求由工艺规划阶段质量屋转换成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制造工艺要求最后由生产计划阶段的质量屋转换成具体的生产要求。这样市场顾客需求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最终由生产要求来满足。这一系列的需求转换过程就是系统的QFD技术过程。QFD展开过程如图2所示。
现有的质量机能展开,在每一个质量展开阶段,只实现了从质量功能角度的展开,而实际的研发过程中,对功能、可靠性、技术、成本都十分关注。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决定了这一阶段的设计质量。这是传统QFD所不能满足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质量机能综合展开的方法,以达到QFD在设计阶段,能够从功能、技术、可靠性、成本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展开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质量机能综合展开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调查收集顾客需求,然后以功能展开为基础,对调查收集到的顾客需求分别进行功能展开、技术展开、可靠性展开和成本展开,实现质量机能的综合展开。
优选地,所述调查收集顾客需求之后进一步包括:对调查收集到的顾客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和转换,该分析和转换采用亲和图法,把同一类的需求记录在一个卡片上,然后根据需求的粗细分为几个水平,最终形成产品的需求分析表。
优选地,所述对调查收集到的顾客需求进行功能展开包括:将顾客需求转换成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并从顾客角度和技术角度对每个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进行比较,确定各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的目标值,并计算各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的重要度。
优选地,所述计算各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的重要度采用比例分配法,该方法包括:对质量屋中的各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之间相关程度◎、○与△进行数值化,求行的重要度的总和,将得到的行的重要度的总和根据◎、○与△数值的大小,按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将纵向合计作为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的重要度。
优选地,所述按比例进行分配是将各质量特征或工程特征之间相关程度◎、○与△分别按3:2:1的比例进行分配;强相关用◎表示,中等相关用○表示,若相关用△表示,不相关则用空白表示。
优选地,所述对调查收集到的顾客需求进行技术展开是通过建立功能—技术矩阵表进行的。
优选地,所述功能—技术矩阵表左侧为功能点,上部为主要的技术能力,在矩阵表中进行相关性分析。
优选地,所述对调查收集到的顾客需求进行技术展开时,在建立功能—技术矩阵表后,进一步包括:计算出对每一项技术能力的重要程度,其中重要度高的技术能力为关键技术路径,需要优先进行保证或技术攻关。
优选地,所述对调查收集到的顾客需求进行可靠性展开,是对过去潜在失效的分析,找出潜在失效的优先级,对优先级较高的失效因素要进行可靠性工程研究,具体包括:首先汇总产品失效模型,形成结构化的故障树;然后分别建立故障模式的质量需求—可靠性矩阵、故障模式的质量特性—可靠性矩阵,以及故障模式的功能—可靠性矩阵,并对所述三种矩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失效因素的优先级。
优选地,所述对调查收集到的顾客需求进行成本展开包括:从质量特性/产品零部件矩阵中,计算某个产品零部件成本对系统零部件总成本百分比,以及算出这个百分比对此产品零部件特性价值的比率;比率为1意味着成本与顾客价值刚好相当,比率大于1意味着较高成本产生了较低的价值,比率小于1则意味着较低的成本产生了较高的价值。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维讯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亿维讯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路路面上设置的监控装置
- 下一篇:手动式阅读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