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5512.7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文;徐绍炎;王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028 | 分类号: | H04N1/028;H04N1/031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朦;王艳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影像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扫描仪,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
背景技术
在科技不断的进步下,许多电子装置都朝向轻、薄、短、小方面设计,以便于使用者携带外出或收藏。如何达到轻、薄、短、小的目的,除了将电子零件的体积缩小外,就是将电路板上使用的多颗半导体芯片整合为一颗芯片。当电路板上使用的电子零件越少时,相对电路越简易,使电路板体积缩小,并越能减少零件之间与布局的相互干扰,相对提高抗噪声能力。
然而,如图1所示,目前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包括:感测组件10、控制单元20、模拟/数字转换器30以及光源40。当该模块进行扫描时,光源40使被扫描物50曝光,控制单元20控制感光单元10启动,以读取被扫描物的曝光影像。感光单元10读取影像并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当模拟信号输入至模拟/数字转换器30时,模拟/数字转换器30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再经影像处理器处理后,可将事务机设备所扫描的影像呈现出来。
由于上述的各个电子零件都是各自独立的电连接于电路板,导致电路板体积大,造成电路板上的线路及零件布局较复杂,而且电子零件之间的抗噪声能力差。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运用在事务机上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本发明对所述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使用的组件进行整合,使零件数减少,使电路更加简易且电路板体机缩小,而且减少零件之间与布局的相互干扰,以提高抗噪声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包括:影像读取器及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述影像读取器包括:感光单元及与所述感光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感光单元对被扫描物所曝光的影像进行读取。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与所述影像读取器电连接,用以将所述影像读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的方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的方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电路的方块示意图;以及
图5为图4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公知:
感测组件 10
控制单元 20
模拟/数字转换器 30
光源 40
被扫描物 50
本发明:
影像读取器 1
感光单元 11
控制单元 12
模拟/数字转换器 2
光源产生器 3
光线 31
被扫描物 4
反射影像 41
影像处理器 5
感光单元 6
信号转换器 7
控制单元 71
模拟/数字转换单元 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电路的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包括:影像读取器1及模拟/数字转换器2。
影像读取器1包括:感光单元11及与感光单元11电连接的控制单元12。控制单元12产生控制信号,用以控制感光单元11对被扫描物的曝光影像进行读取。
模拟/数字转换器2,其与影像读取器1电连接,用以将影像读取器1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
图3是本发明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发明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对被扫描物4进行扫描时,光源产生器(灯泡、白光冷阴极管或发光二极管的任一种)3产生的光线31照射于被扫描物4,使被扫描物4曝光。影像读取器1的控制单元12控制感光单元11启动,使感光单元11读取被扫描物的反射影像41。影像读取器1在读取反射影像41后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模拟信号输入至模拟/数字转换器2,模拟/数字转换器2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数字信号输入影像处理器5中作影像处理后,再传输于外部装置(图中未示出),如计算机或打印机上,从而将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等光学事务机设备扫描的影像呈现出来。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接触式影像感测模块包括:感光单元6和信号转换器7。
感光单元6为影像感测组件,用以感测被扫描物的曝光影像,并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媒体播放的方法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实现流控制传输协议的动态流创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