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6188.0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樋渡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37/00 | 分类号: | B62J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车辆 燃料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具有燃料喷射阀的发动机和附属设置有燃料泵的燃料箱搭载于车体框架上,上述燃料泵和上述燃料喷射阀之间经由管路机构连接。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的有下述技术:在从燃料箱向燃料喷射阀侧引导燃料的燃料软管的两端设有快速连接器的阴型接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4185号公报
不过,虽然有时在燃料软管的布线路径的中途配置狭窄的间隙或者贯通孔,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中,在其燃料软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快速连接器的阴型接头,由于这些阴型接头直径大于燃料软管,所以在上述间隙窄、贯通孔直径小时,很难进行燃料软管的布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即使在燃料软管的布线路径中配置狭窄的间隙或者小径的贯通孔,也能够进行燃料软管的布线,从而能够提高管路机构的布线自由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具有燃料喷射阀的发动机和附属设置有燃料泵的燃料箱搭载于车体框架上,上述燃料泵与上述燃料喷射阀之间经由管路机构连接,在构成上述管路机构的一部分的燃料软管的两端的至少一方上设有快速连接器的阳型接头。
方案2的特征在于,除了上述方案1的特征外,在对上述燃料软管进行布线的路径的中途配置有贯通该燃料软管的贯通孔,上述阳型接头能够贯通上述贯通孔。
方案3的特征在于,除了上述方案2的特征外,上述阳型接头的外径小于上述贯通孔的内径。
方案4的特征在于,除了上述方案1~3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特征外,与上述阳型接头一起构成快速连接器的阴型接头设置在构成上述管路机构的剩余部分的其他燃料软管的与上述燃料软管连接侧的端部上。
此外,方案5的特征在于,除了上述方案1~4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特征外,形成上下贯通上述燃料箱的上述贯通孔的筒部件设置于上述燃料箱上。
另外,实施例的第二燃料软管96与本发明的管路机构相对应。
根据方案1的发明,在燃料软管的两端的至少一方上设有快速连接器的阳型接头,阳型接头直径比阴型接头直径小,所以,即使在燃料软管的布线路径的中途存在小的间隙或者小径贯通孔,也能够容易地将燃料软管进行布线,而且能够提高燃料软管的布线自由度。
根据方案2的发明,通过使阳型接头贯通处于燃料软管的布线路径的中途的贯通孔,能够提高燃料软管的布线作业性。
根据方案3的发明,通过使阳型接头容易地贯通处于燃料软管的布线路径的中途,能够进一步提高燃料软管的布线作业性。
根据方案4的发明,由于在构成管路机构的剩余部分的其他燃料软管上设有阴型接头,所以可通过具有阳型接头的燃料软管构成管路机构中的任意范围,在其他范围中可以采用设有阴型接头的通常燃料软管。
此外,根据方案5的发明,虽然希望上下贯通燃料箱的筒部件所形成的贯通孔为小直径以尽力不减小燃料箱的容量,但是在这样的小径贯通孔中也能够对燃料软管进行布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将机动两轮车的前部放大表示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吸气系统的局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5是图4的箭头5方向的视图;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排气系统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
图9是燃料箱附近的局部切除左侧视图;
图10是省略乘坐者用车座及泵罩的状态下的图9的10-10线视图;
图11是表示燃料软管的连接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将车体框架的前部放大表示的局部切除左侧视图;
图13是从右斜后方看到的电气部件在主框架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支柱的左侧视图;
图15是图14的箭头15向视图;
图16是图14的箭头16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6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