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生物体的表面附着物的处理装置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7845.3 | 申请日: | 200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3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谢金璋;徐明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5/02 | 分类号: | A22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春兰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生物体 表面 附着物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去除任一物体的表面附着物的处理装置与方法,尤指一种应用于去除生物体的表面附着物的处理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就食品加工业或水产渔业而言,有关如何能快速且全(半)自动化地去除生物体(例如,鱼体)的表面附着物(例如,鱼体的鳞片)的新的处理装置与方法,迄今仍属于一直不断被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课题。
以目前公知去除鱼体的鳞片的处理装置与方法为例,这其中包含有可先以人工方式将每一只鱼体完成夹持动作后,再以设置于处理装置中的刮刀组对于单一鱼体进行全(半)自动化地去除鳞片动作,之后,再重复上述步骤以处理下一只鱼体。当然,亦有另一种公知装置可将刮刀组改成具有供水源、加压马达与若干高压水管的冲刷单元,以产生若干高压水柱来去除处于被夹持状态的单一鱼体的鳞片。
另外,上述公知装置亦可加装具有输送带的输送通道,以逐一地将每只鱼体直接置放入该输送通道后,即开始自动进行刮除或冲刷鱼鳞与运送鱼体的工作,以加快公知技术处理鱼体的处理时间。
但是,上述公知技术中的鳞片去除动作,每次皆仅能对处于被夹持状态,抑或处于被局限于通道中的固定状态的单一鱼体进行的,其去除鱼体的鳞片的速度仍有一定的限制;当然,公知技术更是无法同时去除多个鱼体的鳞片,以有效地大幅提升鱼体的鳞片的去除速度。
再则,以公知自动处理装置或方法对每一只鱼体进行鳞片去除动作时,亦在靠近鱼体的若干边缘部位(例如,靠近鱼腮或背脊等)处,因处理较不易以致经常发生刮除不干净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翻动一生物体以暴露出不同的生物体表面并去除其上多个表面附着物的处理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且集中去除多个生物体的表面附着物的处理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彻底去除多个生物体的表面附着物的处理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去除生物体的表面附着物的处理装置,包含:一动力源;一生物体容置单元,用以容置一具有多个表面附着物的生物体,且输入并因应该动力源以进行一摇动行程,并进而翻动该生物体以使其暴露出不同的生物体表面;以及一冲刷单元,至少设于该物体容置单元的一侧,其产生一水柱以冲刷该不同的生物体表面,使该些表面附着物完全脱离该生物体。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些表面附着物为自该生物体的表面所生长而出的表面附着物。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生物体可为一鱼体,且该些表面附着物为该鱼体的多个鳞片。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生物体容置单元,亦可用以在其中同时集中容置皆具有多个表面附着物的多个生物体,且输入并因应该动力源以进行该摇动行程,进而翻动该些生物体之外,亦使该些生物体各自具有的该些表面附着物彼此相互磨擦,以加速该些表面附着物的脱落。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动力源可由一电动力产生单元所提供,该电动力产生单元至少包含一电动马达与连接于该电动马达的一变速齿轮组,抑或至少包含一空压机以及一气动式驱动装置;且,该动力源亦可由一手动力产生单元所提供,该手动力产生单元至少包含一往复式手动转盘件与连接于该往复式手动转盘件的一变速齿轮组。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具摇动功能的生物体容置单元至少可包含:一生物体容置凹槽,用以在其中容置该生物体;以及一摇动组件,连接于该动力源与该生物体容置凹槽之间,其用以将该动力源转移至该生物体容置凹槽处,以使该生物体容置凹槽能通过该动力源而进行该摇动行程。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生物体容置凹槽可为一具有盖体的可密闭式凹槽,以防止该生物体于该生物体容置凹槽进行该摇动行程中,掉落至该生物体容置凹槽的外部,抑或该生物体容置凹槽可为一开放式凹槽,抑或该生物体容置凹槽可为一开放式框架,以供装载有该生物体的另一独立槽体置放并被局限于其中,且,该另一独立槽体的底面积小于或等于该开放式框架的底面积。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生物体容置凹槽的底部设有一排放结构,以使该些表面附着物及/或因冲刷动作而落入其中的该些水柱能自该排放结构处被排出该生物体容置凹槽。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排放结构为一具有中空格状的结构表面,且该处理装置更可包含一表面附着物收集器,置于该排放结构的下方,以收集脱落的该些表面附着物。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生物体容置凹槽的底部或侧壁至少设有一磨擦结构,以与该些表面附着物彼此相互磨擦,而加速该些表面附着物的脱落;其中,该磨擦结构为一凸起部或为一粗糙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7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