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8052.3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隆弘;须田洋;中田隆行;町昌治;小川麻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39/00 | 分类号: | D06F39/00;B05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江;李德山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洗衣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配有静电喷雾器的洗衣机,该静电喷雾器通过静电雾化产生带电小水粒的雾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洗衣机设置为按顺序执行洗涤、漂洗和脱水。另一种洗干一体机设置为按顺序执行洗涤、漂洗、脱水及烘干(见2004年7月15日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194876号)。
它们都是简单执行洗衣操作(即:洗涤、漂洗和脱水操作;或者洗涤、漂洗、脱水和烘干操作)。因此,希望能够改进除菌及除臭。除菌是指通过洗涤、过滤、离心分离、电气技术等除去细菌。
为此提出了一种配置有臭氧发生器的洗衣机。该洗衣机设置为通过对洗衣桶内的衣物使用臭氧来进行除菌及除臭。然而,在洗衣机内,由于臭氧的毒性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臭氧处理。为此,该发生器工作期间及工作后短时间内洗衣机的门不能打开。
因此,需要一种不具有现有技术洗衣机的难点和缺点且改进了除菌及除臭功能的洗衣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无需附加热就能对衣物进行除菌(除去细菌)及除臭,并解除除菌及除臭操作期间及该操作后短时间内不能打开门的限制。
根据第一个方面,本发明的洗衣机(下文中称为“第一发明”)包括:具有开口的洗衣桶;用于封盖开口的门;和静电喷雾器。该静电喷雾器设置为通过静电雾化产生带电小水粒的雾气以将所述雾气喷入洗衣桶,从而对洗衣桶内的衣物进行除菌及除臭。在第一发明中,静电喷雾器将带电小水粒(原子团)的雾气喷入洗衣桶,从而对洗衣桶内的衣物进行除菌及除臭。这样,无需附加热就能够对衣物进行除菌及除臭,并解除了除菌及除臭操作期间及该操作后短时间内不能打开门的限制。
根据第二个方面,本发明的静电喷雾器设置为响应于除菌及除臭模式而独立于一系列洗衣操作来对衣物进行除菌及除臭(下文中称为“第二发明”)。该系列洗衣操作包括对衣物进行洗涤的洗涤操作。在第二发明中,在将衣物放入洗衣桶内后,静电喷雾器被除菌及除臭模式启动。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对衣物进行除菌及除臭,且诸如花粉等过敏物质被灭活。由于雾气是特别小的粒子,其每一个都为纳米级尺寸,所以雾气能够被广泛扩散并深深渗透进衣物内。从而对异味、病菌、真菌和过敏物质进行有效地除菌、除臭和灭活。另外,能够对不可洗的衣物、填充玩具、鞋、草帽等进行除菌及除臭。在洗衣桶被用作第二天待洗衣物的盛放篮的同时,还能进行除菌及除臭。简而言之,在无需附加热的情况下就能够对衣物进行独立于洗衣的除菌及除臭,并解除了除菌及除臭操作期间及该操作后短时间内不能打开门的限制。
在第二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洗衣机进一步包括与静电喷雾器一起位于进气管和通向洗衣桶的排气管之间的风扇。此外,该风扇设置为当静电喷雾器对衣物进行除菌及除臭时,将空气送入洗衣桶。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雾气广泛扩散并深深渗透进衣物内,所以能够对异味、病菌、真菌和过敏物质进行有效地除菌、除臭和灭活。
在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洗衣机进一步包括马达。此外,洗衣机设置为当静电喷雾器对衣物进行除菌及除臭时借助于马达转动洗衣桶内的衣物。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衣物被转动(例如,翻转),所以雾气可以喷到所有的衣物(例如,衣服等)上。
在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洗衣机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门是否打开或者关闭的门传感器。此外,静电喷雾器设置为:响应于除菌及除臭模式待命;并且对衣物进行指定时间的除菌及除臭。当门传感器检测到门打开并接着关闭时,进行除菌及除臭操作。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推断出衣物被放入洗衣桶内然后门被关闭。因此,静电喷雾器能够自动进行除菌及除臭,从而能够防止无效运行。
在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洗衣机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门是否打开或者关闭的门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洗衣桶内衣物重量的重量传感器。此外,静电喷雾器设置为:响应于除菌及除臭模式待命;并且对衣物进行指定时间的除菌及除臭。当门传感器检测到门打开并接着关闭而且通过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重量超过预定重量时,进行除菌及除臭。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重量传感器能进一步检测到是否有衣物放入洗衣桶,所以能够确定地防止无效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物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