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8430.8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西毅;石谷哲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41;C09K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建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领域如钟表、台式 电子计算器、个人计算机等的办公室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设 备、液晶电视机、PDA、便携式电话机等。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两个衬底之间密封液晶,通过施加电压改 变液晶分子的方向而使光透过率改变,来光学性地显示图像等。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两个衬底以均匀的间隔高密合性地彼此贴合 大幅度地影响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质量或可靠性。已公开如下技术, 即,通过形成伪布线减少因位于密封剂下的布线而导致的密封剂的凹 凸,使得衬底之间的间隔为均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液晶显示装置内形成液晶层的方法包括:贴合一对衬底 之后,使用毛细现象注入液晶的浸渍法(也称为水泵法、真空注入法); 以及通过滴落法密封液晶的液晶滴落法。与浸渍法相比,液晶滴落法 可以缩短制造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而提高生产率。
但是,在滴落法中,由于未硬化的密封剂和液晶彼此接触,所以 产生密封剂污染液晶的问题,从而正在进行对液晶的污染性低的密封 剂的开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9-1791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15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底之间的密合性高且可靠性及图像 质量高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防止起因于制造过程的 液晶退化。此外,还提供一种高生产率地制造这种可靠性及图像质量 高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衬底上的密封剂粘 合区域中设置多个凸部,以将该多个凸部埋在密封剂中的方式贴合一 对衬底。由于埋在密封剂中的多个凸部增大与密封剂接触的面积,所 以一对衬底更坚固地彼此贴合,使得提高密合性。
本发明之一是通过滴落法滴落液晶来形成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 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滴落液晶之前通过第一硬化处理来使形成在第 一衬底上的未硬化的密封剂表面硬化。在滴落液晶之后,以中间夹着 液晶的方式贴合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对密封剂进行第二硬化处理, 来使整个密封剂硬化。在本发明中,第二衬底在密封剂粘合部具有多 个凸部,以该多个凸部埋在第一衬底上的密封剂中且中间夹着液晶的 方式彼此贴合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
由于通过第一硬化处理(也称为预硬化)来使密封剂表面硬化, 所以液晶不与未硬化的密封剂接触。因此,可以防止起因于未硬化的 密封剂的液晶污染。从而,可以防止液晶退化导致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可靠性降低,而可以进行显示不均匀或显示缺陷减少的高图像质量的 显示。在本发明中,通过第一硬化处理进行的密封剂表面的硬化是指 至少与刚刚形成密封剂之后的未硬化的密封剂相比与液晶接触的区域 的反应性降低而惰性化。因此,通过第一硬化处理,至少使与液晶接 触的密封剂表面硬化,来降低对液晶的反应性。
密封剂虽然通过硬化而能够降低与液晶的反应性,但是同时降低 与要贴合的相对衬底的粘合性。然而,在本发明中,密封剂虽然通过 第一硬化处理而其表面被硬化,但是其内部还保持粘合性高的未硬化 状态。由于在第二衬底的与密封剂粘合的区域上设置有多个凸部,所 以当贴合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时,多个凸部埋在密封剂中。凸部可以 物理性地破坏通过硬化处理而降低粘合性的密封剂表面且进入密封剂 内部,以接触到粘合性高的未硬化的密封剂。因此,在多个凸部埋在 密封剂中的状态下进行第二硬化处理来使整个密封剂硬化,来可以坚 固地粘合且固定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衬底和第 二衬底的密合性,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可以制造一种衬底之间的密合性高且可靠性及图像质量高 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防止起因于制造过程的液晶退 化。此外,可以生产率高地制造这种可靠性及图像质量高的液晶显示 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肌醇六磷酸酶的酶细粒Ⅱ
- 下一篇:包括具有与接线耦接的电极的元件的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