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9023.9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源;王宇宁;周景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ICF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23 | 分类号: | G02B5/23;G02F1/1335;B41J2/01;G03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美国加州95054圣***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滤光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滤光片及一种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非主动发光的组件,必 须透过内部的背光源提供光源,搭配驱动IC与液晶控制形成黑、白两色的 灰阶显示,再透过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的红(R)、绿(G)、蓝(B)三种颜 色层提供色相,形成彩色显示画面,因此彩色滤光片为液晶显示器彩色化的 关键零组件。
彩色滤光片为达到高分辨率、高色彩对比度以及为避免出现LCD各次 像素间漏光现象的出现,利用黑矩阵(Black Matrix,BM)将红、绿、蓝三 种颜色层分别隔开。黑矩阵的材料一般为金属,如铬,或有机材料,如碳黑 树脂材料。金属铬是一种对环境不利的元素,且于制程过于繁琐。因此,以 碳黑树脂材料制造黑矩阵为一个发展趋势。
传统运用颜料分散-光微影法以碳黑树脂材料制造黑矩阵时,由于最终 要求黑矩阵的厚度相对较薄,因太厚会使黑矩阵曝光不完全,而光学密度 (Optical Density)值要高。而且传统碳黑树脂材料于曝光显影后表面的平 整度,因受碳黑不易被显影带走,且又是非连续相的影响,而较不平整。故, 当以喷墨法制造彩色滤光片时,墨水由于碳黑树脂材料表面粗糙,物理上就 较容易被润湿;此外,传统碳黑树脂材料表面能太高,对墨水的亲和性太好, 故两原因下,会使相邻的颜色墨水发生混色的现象。常见的解决方法为传统 黑矩阵上形成上一挡墙层。但是,如此一来,喷墨法制程简单的优点即不易 凸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于制造中可省去形成挡墙层的彩色滤光片及 一种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
一种彩色滤光片,其包括一基板、一位于基板上的黑矩阵,该黑矩阵限 定若干次像素区及位于若干个次像素区中通过喷墨法形成的若干个颜色层。 该黑矩阵组成包括:55wt%及以下的碳黑、15至95wt%的高分子聚合体以 及25wt%及以下的其它添加物。所述高分子聚合体包括非反应性氟素树脂或 非反应性硅氧烷树脂。
一种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一基板上形成一黑矩阵,该黑矩阵组成包括:55wt%及以下的碳黑、 15至95wt%的高分子聚合体以及25wt%及以下的其它添加物,所述高分子 聚合体包括非反应性氟素树脂或非反应性硅氧烷树脂,该黑矩阵限定若干次 像素区;
通过一喷墨装置利用喷墨法将墨水填充至若干次像素区;
干燥固化若干次像素区中的墨水,从而形成若干颜色层。
一种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喷墨法彩色滤光片制程的黑矩阵用的光阻材料,该光阻材料组成 包括:占光阻材料中所有可固化成分的比例55wt%及以下的碳黑、占光阻 材料中所有可固化成分的比例15至95wt%的单体或寡聚物或高分子树脂, 以及占光阻材料中所有可固化成分的比例25wt%及以下的其它添加物,所 述单体或寡聚物或高分子树脂包括非反应性氟素树脂或非反应性硅氧烷树 脂;
于一基板上涂布该光阻材料,然后经干燥,曝光,显影及固化该光阻材 料层而形成黑矩阵,该黑矩阵限定若干次像素区;
通过一喷墨装置利用喷墨法将墨水填充至若干次像素区;
干燥固化若干次像素区中的墨水,从而形成若干个颜色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的黑矩阵单层结构即能达成喷墨法 彩色滤光片制程中的传统黑矩阵与挡墙双层结构的效果。所述的彩色滤光片 的制造方法,省去了制作挡墙的步骤,使制造工时减少,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色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色滤光片制造方法的流程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例提供的一彩色滤光片100,该彩色滤光片 100包括一基板102、位于基板102上的黑矩阵106及位于由黑矩阵106限 定的若干个次像素区中的若干个颜色层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CF科技有限公司,未经ICF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9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