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力式空气压缩机及气压动力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9417.4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柴佳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佳辰 |
主分类号: | F04B35/02 | 分类号: | F04B35/02;F04B41/02;F01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3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空气压缩机 气压 动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力式空气压缩机及气压动力机。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空气压缩机,由于耗能高,只能用于一般的充气与气动设备上,根本不能用于本发明的最终目的气压动力机上。
现有技术的内燃机、汽轮机,对不再生能源消耗大、污染重,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当前节能减排的一大难点,研制新一代耗能低、污染小的动力机械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取代当前单一使用化石能源的动力机,提供一种助力式空气压缩机及气压动力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助力式空气压缩机及气压动力机,其重点在于气压动力机所需的高压气体,如何能在较小的助力动力驱动下产生,这是本发明的关键,要是解决不了这一难点,该装置也就没意义了。
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就用杠杆撬翘重物,曾有四两动千斤之说,后被物理学家整理在杠杆原理中,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古老的杠杆原理仍还有使用价值。本发明就把它应用在空气压缩机的工作中。如图1活塞式气压动机单缸原理图所示,助力杆5的AB段固定连接在气压动力机活塞15的下端,助力动力装置带动曲轴2转动时,活塞15在气缸14中上下往复运动,空气压缩机在助力杆5及支点6的设置下,活塞8也在上下运动,向储气装置充入气压动力机所需的高压气体,实现了用高压气体推动的动力机,图2是汽轮式结构的气压动力机原理图,产生高压气体的过程,基本上同活塞式气压动力机一样。
在上述设置的配置下,应用杠杆原理,用较小的助力动力装置,带动空气压缩机工作,向气压动力机提供所需的高压气体,构成了能耗低、污染小的气压动力机,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活塞式气压动力机单缸原理图;
图2是汽轮式结构气压动力机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2可知,本发明一种助力式空气压缩机及气压动力机,由助力动力装置、空气压缩机、储气装置、气压动力机等构成耗能低、污染小的混合式气压动力机,助力杆5是本发明的关键设置,它使用的长短与助力杆5的A点到支点6(即动力臂)及助力杆5的D点到支点6(即助力臂)的比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关系到使用助力动力大小的内在因素,所以在具体实施时应适当选择。活塞式结构的气压动力机、助力杆5的AB段固定连接在气压动力机活塞15的下端,同时在气缸14的下部开设供AB段上下运动口,动力杆5的AB段与BD段为活动式连接,CD段有一个适当的向下弯度,以保证活塞15下行到最低时助力杆5对活塞8的力处在中点,且CD段与空气压缩机连杆7为滑动式连接。汽轮式结构的气压动力机,如图2所示,16为气轮式气压动力机,曲轴连杆3与助力杆5的AB段为活动式连接,且AB段用固定座4滑动式固定,且在固定座4中间开设供AB供上下运动口,因汽轮式结构的气压动力机16所需高压气体量大,可用多缸多台空气压缩机提供。空气压缩机的气缸14的容积选用时要大于气压动力机气缸14的容积,因气压动力机的活塞15在气缸9中的行程大于空气压缩机活塞8在气缸9中的行程。储气装置11的容积要适当大一些,保证气压动力机在每个周期的用气后,储气装置11内的气压不要下降太大,以保证气压动力机的输出功率,同时在储气装置11上设置安全阀门12,13为气压调节阀门,储气装置11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管道送往气压动力机。充气气门10选用接空气压缩机的一头面积应大一些,另一头制成子弹头形,有利于空气压缩机向储气装置11充气。助力动力装置1可选用任何种类的动力设备,为了无污染,尽可使用电动力装置,功率使用大小,以满足空气压缩机的需求。在活塞式结构的气压动力机中,使用变速装置与气压动力机配接,有利于低速起动和转速的最佳匹配。活塞式结构的气压动力机与空气压缩机气缸9、14使用量随机而定。
空气压缩机、活塞式气压动力机、汽轮式气压动机的具体实施于现有技术相差不大,具体实施时可自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佳辰,未经柴佳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94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