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0424.6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仲田裕介;塚本三千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3/04;F21V7/09;F21V5/04;H01L33/00;F21W10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前照灯 灯具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特别涉及一种以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单元。
背景技术
近来,在车辆用前照灯中,逐渐采用将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灯具单元。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所谓投射式灯具单元,其具有:投射透镜,其配置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上;发光元件,其比该投射透镜的后侧焦点更靠后方侧,并且在光轴附近向上配置;以及反射镜,其使来自该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反射至靠近光轴。
此时,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灯具单元中,在反射镜和投射透镜之间设置镜面部件,其具有向上反射面,使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同时其前端缘以穿过投射透镜的后侧焦点的方式形成,由该镜面部件将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形成在上端部具有作为该朝上的反射镜的前端缘的反转投影像的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上述投射式灯具单元中,作为该镜面部件的向上反射面,位于比光轴更靠近本车线侧的区域由包含光轴的第1水平面构成,位于比光轴更靠近逆向车线侧的区域,由从光轴向斜下方延伸的中间斜面及从该下端缘与第1水平面平行地延伸的第2水平面构成。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66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14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果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具有镜面部件的投射式灯具单元,则可以提高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光束利用率,还可以形成在上端部具有清晰的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此时,如果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使镜面部件的向上反射面由第1水平面、中间斜面及第2水平面构成,则对于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本车线侧的明暗截止线相对于逆向车线侧的明暗截止线变高而形成,同时本车线侧明暗截止线中的逆向车线侧明暗截止线的端部作为倾斜的明暗截止线形成,可以形成左右高度不同的明暗截止线。
但是,在这种具有镜面部件的灯具单元中,利用由该镜面部件的向上反射面中的中间斜面反射的光而形成的配光图案,以相对于利用由该第1及第2水平面反射的光而形成的2个配光图案斜向插入的方式形成。因此,存在下述问题:由来自镜面部件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容易成为产生近光用配光图案的配光不均的原因。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其在利用以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单元,形成具有左右高度不同的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情况下,可以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本发明通过形成为,在具有使来自反射镜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镜面部件的结构的基础上,对该镜面部件的构成想办法,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其具有:投射透镜,其配置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上;发光元件,其与该投射透镜的后侧焦点相比更靠近后方侧,并且在上述光轴附近朝向上方地配置;以及反射镜,其配置为从上方覆盖该发光元件,使来自该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反射至靠近上述光轴,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镜和上述投射透镜之间设置镜面部件,该镜面部件具有使来自上述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向上反射面,同时该向上反射面的前端缘形成为,穿过上述投射透镜的后侧焦点,
上述向上反射面中位于比上述光轴更靠近本车线侧的区域,由包含上述光轴的第1水平面构成,同时上述向上反射面中位于比上述光轴更靠近逆向车线侧的区域,由从上述光轴向斜下方延伸的中间斜面及从该中间斜面的下端缘与所述第1水平面平行地延伸的第2水平面构成,
对构成上述第1水平面和上述中间斜面之间的边界的棱线,在位于与上述向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相比更靠近后方侧的规定长度区域上倒圆角。
上述“发光元件”,表示具有以大致点状进行面发光的发光芯片的单元状的光源,但其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等。另外,该“发光元件”在光轴附近向上配置,但并不一定铅直地向上配置。
上述“规定长度区域”,只要是位于与向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相比更靠近后方侧的区域即可,其具体的范围并不特别限定。
上述“圆角”的大小并不特别限定,另外,可以将其值设定为固定值,也可以设定为逐渐变化。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