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转向装置的支撑轭的自动间距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1038.9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浚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12 | 分类号: | F16H57/12;F16C27/08;B62D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平***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向 装置 支撑 自动 间距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轭的自动间距补偿器,该自动间距补偿器用于齿条/小齿轮(rack/pinion)架构的转向装置,在不需要其它的调整操作的情形下,利用弹簧以及凸轮机构来自动补偿支撑轭产生的间距。
【背景技术】
在开车时,驾驶者操控转向装置来改变前轮的转动中心以控制车辆行进方向。图1是传统车用转向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传统具有齿条/小齿轮(rack/pinion)的齿轮箱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传统车用转向装置100包括方向盘(steering wheel)100、连接于方向盘100的转向轴(steering shaft)105、转向柱(steering column)103、齿轮箱130、具有内球型接头135的齿条杆(rackbar)140、连接棒(tie rod)150、连接于连接棒150一端的外球型接头155以及用来收纳齿条杆140的中空套管170。转向柱130用来固定转向轴105于底盘(chassis)上。齿轮箱130包括齿条齿轮110与小齿轮120,其用来将转向轴105的转动力量转换成线性运动。连接棒150可连接于内球型接头135。此外,连接棒150尚可利用外球型接头155连接于轮胎158的关节部件150。
传统齿轮箱130包括小齿轮轴276、齿条杆140、支撑轭(yoke)260、弹簧263、支撑轭栓塞265以及齿条壳体270。齿轮箱130用来将转向轴105的转动力量转换成线性运动以及交互运动。
小齿轮轴276经由输入轴275接收来自于转向轴105的转动力量,并将该转动力量传送至齿条杆140。小齿轮轴276透过扭条(torsion bar)273连接于输入轴275,而嵌合于齿条齿轮110的小齿轮120则是形成于小齿轮轴276的一端。
齿条杆140是配合于小齿轮轴276,用以将转动力量转换成线性运动。长条状的齿条杆140设于车辆的前轮之间,其两端各包括一内球型接头135。与小齿轮轴276配合的齿条齿轮110则是形成于两内球型接头135之间。
支撑轭260则是用来减少齿条杆140和小齿轮轴286间的间距以达到平缓转移力量的目的。支撑轭260位于齿条杆140的后表面上,也就是相对于形成齿条杆140的那一面。支撑轭260是插入于齿条壳体270的中空套管170内,故可向前或向后移动。
支撑轭260呈柱状,故可在齿条壳体270内向前或向后滑动。而支撑轭260在接触于齿条杆140的前端设有半球状的沟槽,这是为了能更紧密接触齿条杆140的后表面。
为了让齿条杆140与小齿轮轴276彼此能更紧密的接触以增加力量转换效率,设置于支撑轭260后表面的弹簧263可产生预定程度压力来推动支撑轭260,因此可补偿齿条杆140和小齿轮轴286间的间距。
实际上,支撑轭260会产生相对于齿条杆140后表面的摩擦力,因此为了防止齿条杆140的磨耗以及因摩擦产生的噪音,支撑轭260的材质一般是用较软的塑料而非金属。
弹簧263的功能是施加压力,使得支撑轭260与齿条杆140彼此能更紧密的接触,一般常用的弹簧263是线圈状弹簧(coil spring)。设置于弹簧263后面的支撑轭栓塞265则是用以支撑弹簧263。
支撑轭栓塞265是用以支撑弹簧263,使得弹簧263可以施力于支撑轭260。支撑轭栓塞265具有传统的公螺纹,因此可与具有母螺纹的齿条壳体270组装结合。支撑轭栓塞265的后表面形成一沟槽,所以可将扳手(wrench)插入该沟槽内。因此在组装支撑轭栓塞265之后,或是齿条杆140与小齿轮轴276之间有间距产生时,利用扳手拴紧支撑轭栓塞265就可以调整弹簧263的作用力。
总之,支撑轭260、弹簧263与支撑轭栓塞265是用来支撑齿条杆140的零件。一旦齿条杆140与小齿轮轴276之间有间距时,会利用弹簧263施力于支撑轭260的方式来补偿,在图1中,支撑轭栓塞265与支撑轭260的间距A大约有0.05厘米。然而,经历长时间的运作后,支撑轭260会逐渐朝齿条杆140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支撑轭栓塞265与支撑轭260的间距A会逐渐加大。一旦间距A加大至0.15厘米,就容易因震动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即使间距A并没有增加,当车辆行驶于不规则路面时,齿条杆140也会因轮胎158施加于齿条杆140的反方向作用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使得该作用力施加于支撑轭260上而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都株式会社,未经万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电阻器
- 下一篇: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