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灯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1495.8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宋朝钦;许博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067 | 分类号: | H01J61/067;H01J6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永***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荧光灯管。
背景技术
随着荧光灯管的技术不断进步,其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例如应用于照明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于此,即以应用于背光模块的荧光灯管为例来作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公知的荧光灯管1包含一管体11及二内电极12。该等内电极12分别设置于管体11的两端,并分别与一导线W相连。因此,当荧光灯管1应用于背光模块时,藉由导线W与一连接器(connector)连接,再与一变压器连接,即可以高压驱动荧光灯管1发光。
然而,荧光灯管1之导线W与连接器的连接,必须经由人工来进行焊接。因此,当多个荧光灯管1设置于背光模块时,即必须分别对各荧光灯管1作焊接,如此也使得背光模块的生产效率无法提升,并增加了人工的成本。且焊接程序中若产生缺陷,会造成荧光灯管1无法点亮,也使得背光模块的信赖度下降。
另外,请参照图2所示,另一种公知的荧光灯管2除具有内电极22外,于管体21之端部的外表面更具有外电极23,其中外电极23沿管体21之长轴方向L1的一第二端面S2超过内电极22的第一端面S1。当荧光灯管2应用于背光模块时,可藉由导电材质的夹持组件夹持外电极23,使外电极23可与变压器产生电性连接,而不需与连接器焊接。藉此可简化背光模块中荧光灯管2的组装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请参照图3所示,其为图1之荧光灯管1与图2之荧光灯管2的启动电压(starting voltage)比较图,其中启动电压表示灯管所需的点灯电压,曲线C1表示测量荧光灯管1之启动电压,曲线C2表示测量荧光灯管2二侧导线W之启动电压,曲线C3表示测量荧光灯管2外电极23之启动电压。由图3中可知,相较于公知之荧光灯管1,经加工装设外电极23的荧光灯管2之启动电压会产生漂移不稳定的问题。因此,背光模块也会因荧光灯管2之启动电压漂移,而产生部分荧光灯管2无法点亮或闪烁等问题,使得其信赖度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稳定之启动电压的荧光灯管,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之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稳定之启动电压的荧光灯管。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之一种荧光灯管包含一管体及至少一电极组件。管体具有一长轴方向,电极组件设置于管体之至少一端部,并具有一内电极及一外电极。内电极沿长轴方向具有一第一端面,外电极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管体之端部的外表面并沿长轴方向具有一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于长轴方向之投影位置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面与端部之间。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之荧光灯管,其电极组件中之内电极沿长轴方向具有一第一端面,外电极沿管体之长轴方向具有一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于长轴方向之投影位置位于第一端面与管体端部之间。藉此,可避免因外电极长度超过内电极端面的部分与内电极端点间产生电场,而影响内电极产生电浆的效能,从而使得荧光灯管具有稳定的启动电压。因此,若本发明之荧光灯管应用于背光模块中,即可避免部分荧光灯管无法点亮或闪烁等问题,以提高背光模块之信赖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荧光灯管,其中相同组件以相同标号表示。
图1为一种公知之荧光灯管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公知之荧光灯管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之荧光灯管与图2之荧光灯管的启动电压比较图;
图4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荧光灯管的示意图,图4B为荧光灯管沿图4A中A-A直线的剖面图;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之荧光灯管不同变化态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荧光灯管应用于背光模块之示意图;
图7为图1之荧光灯管与图4A及图4B之荧光灯管的启动电压比较图;
图8A为应用本发明之荧光灯管之背光模块一变化态样示意图;以及
图8B为本发明之荧光灯管一变化态样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2、3、3a~3d、4:荧光灯管
11、21、31、41:管体
12、22、321、421:内电极
23、322、322a~322d、422:外电极
311、312、411、412:端部
32、32C、42:电极组件
A-A:直线
B、B’:背光模块
C、C’:夹持部
C1、C2、C3:曲线
L1:长轴方向
N:部分
P:黏着层
S1:第一端面
S2:第二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
- 下一篇:存储设备筛选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