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气管的喷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1802.2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丁荣丰;郭伟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13/00 | 分类号: | F02B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喷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喷嘴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进气管的喷嘴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摩托车进气管12的喷嘴装置11,是装设于一进气管12上,该进气管12是连接于一汽缸头13与一节流阀14上并使两者相互连通,该汽缸头13内具有一燃烧室131,该喷嘴装置11是将燃料喷入该进气管12内,并与自该节流阀14流入该进气管12内的空气混合,进而以雾化的状态进入该汽缸头13的燃烧室131内进行燃烧爆炸,但是,该喷嘴装置11喷入该进气管12内的燃料因为相当接近该汽缸头13,且喷入的角度并未经过设计,致使喷入的燃料极有可能在尚未与空气充分混合时(即尚未达到预设的燃料/空气混合比)即进入该汽缸头13的燃烧室131内进行燃烧,进而造成燃料在汽缸头13内无法均匀燃烧而造成燃烧的不完全,并造成下列的影响:
1.引擎效能的不佳;由于引擎并未对喷入燃料进行最有效的利用,进而影响引擎的输出功率,并直接反应于车辆的动力性能上,除此之外,无法对燃料进行有效的利用也会造成燃料的不必要浪费,实有违现今车辆制造业界中大力提倡的省油节能的设计理念。
2.排污效能的降低;众所皆知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如一氧化碳等高污染的有害气体,在环境保护及低碳节能意识抬头的今天,实有必要对此一缺点进行改善,以将污染程度降至最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利用滚流(Swirl)现象来增进燃料与空气混合度,进而提高燃料的雾化效果而使引擎燃烧更完全的进气管的喷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管的喷嘴装置,该进气管是连接于一摩托车的汽缸头与一节流阀体上并使两者相互连通,且该节流阀体内具有一节流阀,而该汽缸头内具有一燃烧室,该进气管的喷嘴装置包含一主喷嘴及一副喷嘴。
该主喷嘴是设置于该进气管上并与该进气管相连通,用以将燃料以朝向该燃烧室的方向喷入该进气管内。
该副喷嘴是设置于该进气管上并与该进气管相连通,并将物质以朝向该燃烧室的方向喷入该进气管内,且该副喷嘴是介于该主喷嘴及该节流阀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进气管的喷嘴装置,该进气管是连接于一摩托车的汽缸头与一节流阀体上并使两者相互连通,且该节流阀体内具有一节流阀,而该汽缸头内具有一燃烧室,该进气管的喷嘴装置包含:
一主喷嘴,设置于该进气管上并与该进气管相连通,用以将燃料以朝向该燃烧室的方向喷入该进气管内;及
一副喷嘴,设置于该节流阀体上并将物质以朝向该燃烧室的方向喷入该进气管内,且该副喷嘴是介于该主喷嘴及该节流阀体的节流阀之间。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利用该副喷嘴设置于该主喷嘴及该节流阀之间,并将空气或燃料喷入该进气管内时产生一股滚流(swirl)现象,使自该节流阀流入的空气以及该主喷嘴或副喷嘴所喷入的燃料可借由该进气管内的滚流现象而充分混合(雾化),以提升燃料的雾化效果,进而在汽缸头的燃烧室内形成更完全的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现有的进气管的喷嘴装置连接于一节流阀及一汽缸头上的情形;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进气管的喷嘴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摩托车的汽缸头及节流阀体之间的连结关系;
图3是一剖视图,进一步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摩托车的汽缸头及节流阀体之间的连结关系;
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副喷嘴的喷束中心轴线与该进气管之间的角度关系;
图5是一俯视图,说明图3的另一视角,及该副喷嘴的喷束中心轴线与该进气管之间的角度关系;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进气管的喷嘴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一摩托车的汽缸头及节流阀体之间的连结关系;及
图7是一剖视图,进一步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一摩托车的汽缸头及节流阀体之间的连结关系。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主喷嘴
3····副喷嘴
31、31’中心轴线
32···喷束
4····第一假想平面
5····第二假想平面
6····第三假想平面
7····第四假想平面
100···进气管
200···节流阀体
201···节流阀
300···汽缸头
301···燃烧室
θ1~θ2·夹角
θ2’.....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组方形单体电池拔出装置
- 下一篇:信号采集输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