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2344.4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二木一也;龟冈史男;村田一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G4/35;H01G9/004;H01G9/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装置,尤其涉及向电负载提供直流电流的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LSI(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等数字电路技术不仅用于计算机及通信关联设备,还用于家电产品以及车载用设备中。
而且,LSI等中产生的高频电流不会停留在LSI附近,而是扩散到印刷电路基板等安装电路基板内的宽范围,与信号布线以及接地布线感应耦合,作为电磁波从信号电缆等泄漏。
在将以往的模拟电路的一部分置换为数字电路的电路以及具备模拟输入输出的数字电路等混载有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电路中,从数字电路向模拟电路的电磁干涉问题变得深刻起来。
在其对策中,将作为高频电流的产生源的LSI与供给电源系统高频分离的方法、即电源去耦(decoupling)的方法是有效的。而且,作为利用这种电源去耦方法的噪声滤波器,公知传送线路型噪声滤波器(特开2004-80773号公报)。
该传送线路型噪声滤波器包括第一及第二导电体、电介质层和第一及第二阳极。而且,第一及第二导电体层均由板状形状构成,电介质层配置于第一及第二导电体之间。
第一阳极与第一导电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二阳极与第一导体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体作为与基准电位连接用的阴极起作用。再有,第一导电体、电介质层及第二导电体构成电容器。进而,第一导电体的厚度设定为实质上抑制因流经第一导电体的电流的直流成分而产生的温度上升。
而且,传送线路型噪声滤波器连接于直流电源与LSI之间,在来自直流电源的直流电流经第一阳极、第一导电体及第二阳极组成的路径流向LSI的同时,使LSI中产生的交流电流衰减。
这样,传送线路型噪声滤波器具有电容器的构成,是将构成电容器的两个电极的第一及第二导电体用作传送线路的噪声滤波器。
但是,现有的传送线路型噪声滤波器,若第一及第二导电体中流过大的直流电流,则会发热,存在传送线路型噪声滤波器及其周边零件被破坏的问题。而且,最近要求噪声滤波器中流过大电流的直流电流,该问题逐渐成为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相对较大的直流电流的电路装置。
根据本发明,电路装置包括电气元件与第一导体板。电气元件具有大致长方体状外形。第一导体板设于电气元件的表面。电气元件包括第二导体板、第三导体板、电介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第二及第三导体板沿与所述长方体的底面大致平行的面配置。电介质配置于第二导体板与第三导体板之间。第一电极与第一导体板的一端及第二导体板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一导体板的另一端及第二导体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极与第三导体板的两端连接。
优选第三电极在从第一电极朝向第二电极的方向上配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优选第一电极配置于长方体的第一侧面;第二电极配置在与第一侧面对置的第二侧面;第三电极配置在与第一及第二侧面正交的第三及第四侧面。
优选第一导体板配置于长方体的上表面,并且具有缺口部;第三电极还配置在上表面上与缺口部对应的位置上。
优选第一导体板包括第一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在第一电极侧,配置于第一、第三及第四侧面。第二延伸部在第二电极侧,配置于第二、第三及第四侧面。
优选第一导体板包括第一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在第一电极侧配置于第三及第四侧面。第二延伸部在第二电极侧配置于第三及第四侧面。
优选第一导体板包括第一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在第一电极侧,配置于第一侧面。第二延伸部在第二电极侧,配置于第二侧面。
优选第一导体板配置于长方体的底面,并且具有缺口部。第三电极还配置在底面上与缺口部对应的位置上。
优选第一导体板包括平板部、第一及第二延伸部。平板部配置于底面。第一延伸部与平板部的一端及第一电极连接,在从第一电极朝向第二电极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到电气元件的外侧。第二延伸部与平板部的另一端及第二电极连接,在第一及第二方向上延伸到电气元件的外侧。
优选第一导体板包括平板部、第一及第二延伸部。平板部配置于底面。第一延伸部与平板部的一端及第一电极连接,在从第一电极朝向第二电极的方向上延伸到电气元件的外侧。第二延伸部与平板部的另一端及第二电极连接,在从第一电极朝向第二电极的方向上延伸到电气元件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2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压调光电源起始电压自适应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磁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