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2774.6 | 申请日: | 200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泓璋;黄献毅;罗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9G3/20;H05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静电放电(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简称ESD)防护线路的平面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ESD的现象随处可见。基本上,由于电子对于各种物体的亲和力不同,故任何两个物体接触之后再分开,便很容易产生物体间电荷转移的现象,造成静电的累积。一旦物体中的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当此带静电的物体触碰或接近另一个与其电位不同的物体时,便会发生瞬间电荷转移的现象,即是所谓的ESD。
具体而言,电子产品在制造、生产、组装、运送、甚至消费者购买后的使用过程中,遭受到ESD伤害的可能性很高。因此,电子产品必须具备ESD的防护设计,才能够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利用先进半导体制程所制作的产品,如集成电路(IC)、平面显示器等,由于其组成元件的尺寸很小,因此当元件遭受到瞬间高电压的ESD时,集成电路或平面显示器内部的线路极易被永久性地毁损,并导致元件失效。
在目前的平面显示器中,ESD现象会使得平面显示器发生点缺陷(DotDefect)或线缺陷(Line Defect)等状况。在平面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由于ESD现象并无法完全避免,因此,现有技术常会利用平面显示器中的ESD保护电路来避免ESD现象所造成的损害。在目前的平面显示器中,常见的ESD保护电路是为内ESD保护环(Inner Short Ring,简称ISR)。
图1是现有的一种ESD保护电路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平面显示面板10包括了基板70、多个像素单元(以像素单元60表示)、驱动线40、42、ESD保护元件20与静电防护线路30。驱动线40、42耦接驱动电路80,驱动线40、42例如是数据驱动线或是扫描驱动线,用以将驱动信号供给平面显示面板10 的像素单元60,而驱动电路80例如为数据驱动电路或是扫描驱动电路,借以提供驱动信号。像素单元60,配置于基板70的显示区72,用以呈现视讯画面。值得注意的是,图1中仅绘示出各像素单元60所耦接的其一驱动线,实际上像素单元60应耦接两条驱动线,分别为数据驱动线与扫描驱动线。
承上述,ESD保护元件20与静电防护线路30,配置于基板70的非显示区71。当驱动线40接收到大于临界电压(或称起始电压)(Threshold voltage)Vth的电压时,ESD保护元件20为导通状态,经由静电防护线路30,将静电散逸,其中静电防护线路30又可称静电释放环(Short Ring)。当驱动线40产生高电压的静电时,可能会造成驱动线40所耦接的像素单元60永久性的损坏。而ESD保护元件20便将上述高电压的静电导引至静电防护线路30。如此,像素单元60便不会受到静电的破坏。
然而,上述的作法却有另一的严重的缺点,也就是驱动线40与静电防护线路30的跨接处50极容易受到静电破坏,进而造成驱动线40与静电防护线路30互相导通。一旦驱动线40与静电防护线路30互相导通,平面显示面板10则会发生漏电流的情形。此种情况将造成驱动线40上所耦接的像素单元60无法显示正常色阶与亮度。
图2是现有的一种ESD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假设驱动电路80透过驱动线40提供驱动信号(电流I1)借以驱动像素单元60。但跨接处50却因为静电破坏而使得驱动线40与静电防护线路30互相导通。因此电流I1会有部分电流ΔI1漏至静电防护线路30,造成驱动线40仅剩于电流I1-ΔI1可供应给像素单元60。从电压的角度来看,假设透过驱动线40提供驱动信号(电压V1)借以驱动像素单元60。但跨接处50却因为静电破坏而使得驱动线40与静电防护线路30互相导通。因此电压V1则会受静电防护线路30影响而降低。像素单元60当然也就无法显示正常色阶与亮度。再者,因漏电流ΔI1通常都相当大,故会导致平面显示面板10具有线缺陷的问题。如此一来,会严重影响到平面显示器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显示面板,以避免产生线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27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变压器
- 下一篇:美国蔓越橘提取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