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前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3380.2 | 申请日: | 200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9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伸之;阿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惠萍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在车辆与步行者发生接触碰撞时,扫堂步行者的腿部,以使该步行者的上 身向发动机罩上倾倒,从而达到避免步行者遭受二次伤害的目的,而采用一种将作为腿部 扫堂部件的树脂制的板部件安装在护罩下部上的结构。
作为具有上述那样的树脂制板部件的汽车的前部结构,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4-203183号所公开的结构。
即,上述结构中,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从左右一对前纵梁的前部向下方延伸的散热器侧 部支撑构件;在上述左右一对散热器侧部支撑构件的底部相互之间,横向架设有沿车宽方 向延伸的散热器下部支撑构件;该散热器下部支撑构件的下侧面上安装有树脂制的板部 件,该板部件向前方延伸至与保险杠罩背面相邻接的位置,当有一个比步行者的碰撞负荷 大的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作用时(所谓“车辆的轻度碰撞时”),上述板部件与散热器下部支 撑构件之间的固定状态被解除。
采用上述的以往结构,当车辆与步行者发生接触时,能够利用上述板部件扫堂步行者 的腿部,使该步行者的上身向发动机罩上倾倒,以避免步行者遭受二次伤害。
另外,当车辆发生轻度碰撞时,上述的板部件与散热器下部支撑构件之间的固定状态 被解除,从而可以防止车身前侧碰撞时产生的散热器下部支撑构件、散热器侧部支撑构件 以及前纵梁等车身构件的损伤。
可是,上述的以往结构中,由于板部件安装于散热器下部支撑构件的下侧面,因而存 在以下的问题。
即,如欲确保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则需提高下侧面安装有板部件的散热器下部支撑 构件的底端位置,由此,设置在散热器支撑部件上的散热器用的开口面积变小,导致散热 器容量减少,给发动机的冷却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如欲确保散热器的容量,则树脂制板部件的安装位置降低,最小离地间隙 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避免对最小离地间隙的影响, 又能够兼顾确保步行者保护性能和防止车辆轻度碰撞时的护罩等车身侧部件的破损的汽 车的前部结构。
上述那样的技术课题通过具有以下结构的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结构来实现。
即,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树脂制的板部件,该树脂制的板部件, 其后端安装于护罩下部的前面部,其前端延伸至保险杠罩背面附近,在上述板部件的前后 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对前后方向的负荷较为脆弱的脆弱部。
其中,脆弱部既可以由凹口(notch,刻痕)形成,也可以由开口孔形成,或由薄身 部形成。
采用上述结构,当车辆与步行者发生接触碰撞时,能够通过邻近设置在保险杠罩后侧 的树脂制的板部件,扫堂步行者的腿部,从而使该步行者的上身向发动机罩上倾倒,避免 步行者遭受二次伤害。
另外,当发生有一个大于施加于步行者的碰撞负荷的负荷作用的车辆轻度碰撞时,随 着碰撞负荷的输入而产生的板部件的弯曲变形,基于上述脆弱部的存在而被促进,因此, 在车辆发生轻度碰撞时,能够切实地使板部件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传递至护罩下部的负荷, 防止护罩等车身侧部件的破损。
并且,由于上述板部件安装于护罩下部的前面部,因此能够兼顾最小离地间隙的确保 和散热器容量的确保。
即,采用上述结构,既能够避免对最小离地间隙的影响,又能够兼顾确保步行者保护 性能和防止轻度碰撞时的车身侧部件的破损。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脆弱部由凹口形成。
采用上述结构,由凹口形成脆弱部,因此能够避免对其他部件的影响,同时能够通过 简单的结构,促进轻度碰撞时的板部件的弯折。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板部件包括,平板部和沿着该平板部的下表面或上表 面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在车宽方向上并排的多个纵肋,上述凹口设置于上述多个纵肋, 并沿车宽方向排列成大致直线状。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于平板部的多个纵肋,能够实现板部件的整体刚性的提高, 同时通过沿车宽方向排列成大致直线状的多个凹口,能够有效地促进轻度碰撞时板部件的 弯折。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平板部上,对应于上述各凹口的设置部形成有沿车宽 方向排列成大致直线状的多个开口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3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