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换档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5055.X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竜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B62M25/04 | 分类号: | B62M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换档 操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自行车换档操作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 及包括具有单个换档操作元件的换档单元的自行车换档操作装置, 该单个换档操作元件可用于缠绕和释放控制线。
背景技术
自行车正在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消遣方式和交通工具。此外,对 于业余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而言,骑自行车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流行 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消遣、交通或竞技,自行车产业不 断地改进各种自行车部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重新设计的自行车 的一个部分是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具体地,自行车传动装置通常包 括被设计来操作前换档器和后换档器的前换档操作装置和后换档 操作装置,从而使换档器横向地移动越过多个链齿。链齿通常连接 于前曲柄和后车轮,以使来自骑车过程的踩踏力通过链条传输到后 车轮。
在过去,已经采用了多种换档操作装置,这些装置包括一个或 多个杠杆,该杠杆旋转以缠绕和释放控制线缆的内部线。可替换地, 还采用转动手柄以缠绕和释放控制线缆的内部线。线连接于前换档 器和后换档器,以使链条移动越过不同的链齿。这些现有的换档操 作装置较复杂并且制造和组装起来较昂贵。此外,有时候这些现有 的换档装置是很沉重和/或笨重的。
由于上述原因,需要一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自行 车换档操作装置。本发明致力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需要以及其他需 要,从本公开中,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单个换档操作元件的自行 车换档操作装置,该单个换档操作元件可用于随着一次换档操作缠 绕和释放控制线,其中利用换档操作元件的旋转运动来实现一次换 档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和组装起来相对简单且 便宜的自行车换档操作装置。
通过提供基本上包括基座元件、换档线拉紧元件、以及换档单 元的自行车换档操作装置,可基本上实现上述目的。换档线拉紧元 件围绕旋转轴线沿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基座元件 可转动地安装。换档单元操作性地连接于换档线拉紧元件。换档单 元包括沿旋转路径相对于基座元件旋转地安装的换档操作组件,以 响应换档操作元件围绕操作轴线的旋转运动而沿着第一转动方向 操作换档线拉紧元件。换档操作元件沿非旋转路径相对于基座元件 可移动地安装,以响应换档操作元件相对于操作轴线的非旋转运动 而沿着第二转动方向操作换档线拉紧元件。
从随后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发 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该详 细描述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构成此原始公开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一对换档操作装置的自行车的侧 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右侧换档操作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右侧换档操作装置的后 视图;
图4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右侧换档操作装 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2至4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右侧换档操作装置 的放大俯视平面图,其中拆除了盖子以显示出换档单元;
图6是沿图5的剖面线6-6所见的图2至5中所示的右侧换档 操作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其中示出了主换档轴被提高且线缆调节螺 母被拆除;
图7是沿图6的剖面线7-7所见的图2中所示的右侧换档操作 装置的横截面视图,以示出位于完全缠绕的位置中的换档线拉紧元 件;
图8是类似于图7的右侧换档操作装置的横截面视图,但是其 中换档操作元件沿着线性路径移动到换档位置,以执行换档操作, 即,线释放操作;
图9是类似于图7和8的右侧换档操作装置的横截面视图,但 是其中换档操作元件在换档操作(即,图8的线释放操作)之后返 回到平衡位置;
图10是图2至6中所示的右侧换档操作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其中拆除了盖子以显示出处于完全松开位置中的换档线拉紧元件;
图11是类似于图10的右侧换档操作装置的横截面视图,但是 其中换档操作元件移动到换档位置以执行换档操作,即,线缠绕操 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50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层状结构纳米颗粒的方法
- 下一篇:跨骑式车辆及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