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式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5286.0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绵田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65/46 | 分类号: | F16D6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式制动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具备通过液压来按压摩擦垫的活塞、用于自动调节摩擦垫和盘形转子的间隙的调节器、通过球滑道型推力变换机构经由上述调节器按压活塞的手制动器的盘式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汽车等的盘式制动装置,有具备制动踏板的液压式动作机构、和通过手柄及脚踏板来进行牵引操作的机械式动作机构的带手制动器的盘式制动装置。该带手制动器的盘式制动装置通常是,在设于制动钳体上的缸孔的前端开口侧配置构成液压式动作机构的活塞,且在该活塞的后面侧配置有具有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栓的调节器,同时在缸孔的底部侧配置有构成机械式动作机构的推力变换机构。
作为推力变换机构,目前广泛使用球滑道型,该球滑道型推力变换机构中,将分别形成收容凸轮轴承的滑道槽的固定侧凸轮板和驱动侧凸轮板对置配置,通过手制动器操作使驱动侧凸轮板旋转,由此,利用滑道槽和凸轮轴承的凸轮作用产生使活塞向盘形转子侧移动的推力,并利用该推力经由调节器将活塞向盘形转子方向压动,将摩擦垫压接于盘形转子而得到制动力。
另外,在大致圆筒状的壳体内收容上述固定侧凸轮板、上述驱动侧凸轮板、上述推力传递板、将上述推力传递板向上述驱动侧凸轮板的方向施力的凸轮弹簧,并将上述壳体配设于上述缸孔的底部侧,实现组装性的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0588号公报
但是,上述装置中,要将填充于缸孔内的动作液中混入的空气排出则需要耗费时间,特别是壳体内的动作液难以被脱气,导致作业性不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填充于缸孔内的动作液的脱气,从而实现作业性及维护性的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其具备:活塞,其被收纳于制动钳体上形成的缸孔的前端开口侧;推力变换机构,其配设于缸孔的底部侧;调节器,其设于该推力变换机构和所述活塞之间,具有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栓;手制动器,其经由调节器从所述推力变换机构压动所述活塞,其中,所述推力变换机构具备:固定侧凸轮板,其安装于所述缸孔底壁;凸轮轴,其相对于所述缸孔底壁和所述固定侧凸轮板可旋转,且在缸轴方向可移动地贯通;驱动侧凸轮板,其设于该凸轮轴的缸孔开口侧;滑道槽,其分别形成于该驱动侧凸轮板及所述固定侧凸轮板的对置位置;凸轮轴承,其被收容于该滑道槽内,所述调节器在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栓的任一个的与所述驱动侧凸轮板对置的缸孔底部侧端部具备推力传递板,大致圆筒状的壳体收容所述固定侧凸轮板、所述驱动侧凸轮板、所述推力传递板、将所述推力传递板向所述驱动侧凸轮板方向施力的凸轮弹簧,在所述缸孔的底部侧形成缸轴方向的卡合槽、和在该卡合槽的缸轴方向中间部分形成的周向槽,所述壳体上设置与卡合所述固定侧凸轮板的所述卡合槽卡合、并且嵌合于所述周向槽的卡合肋,在所述制动钳体上穿设有与所述卡合槽和周向槽连通的通液孔,在所述壳体的比所述卡合肋更靠缸孔底部侧设有将壳体内外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卡合肋也可以通过切起(切り起こす)所述壳体的周壁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经由形成于壳体上的连通孔、和与缸孔的卡合槽连通而形成的通液孔可良好地进行动作液的脱气,且混入到壳体内的动作液的空气也能够被可靠地排出。
另外,通过将壳体的周壁切起来形成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卡合肋,可将通过切起周壁而形成的空间部分作成使壳体内外连通的连通孔,不必另外进行用于另外形成连通孔的加工,从而可实现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盘式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面图;
图3是同推力变换机构和调节螺母和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同盘式制动装置的剖视正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盘式制动装置
2 制动钳体
2a 作用部
2b 反作用部
2c 桥部
3 液压式动作机构
4 机械式动作机构
5 盘形转子
6 制动钳托架
7 摩擦垫
8 缸孔
8a 大径部
8b 小径部
8c 密封槽
8d 保护罩槽
8e 卡合槽
8f 周向槽
8g 排放孔
8h 缸孔底壁
9 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信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信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5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钢船舶无模成型工艺
- 下一篇:一种细胞三维力学加载装置